[发明专利]一种蛇形盔甲锚杆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78854.X | 申请日: | 2019-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02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军;黄林冲;梁禹;赖正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5/74 | 分类号: | E02D5/74;E02D15/04;E21D20/00;E21D20/02;E21D21/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合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61 | 代理人: | 许建成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蛇形 盔甲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蛇形盔甲锚杆及其施工方法,其将杆体设置为包括多节前后依次相邻的空心筒体,将两两相邻的筒体,位于后方的筒体的前部插入位于前方的筒体后部并与之可摆动连接,从而使两两相邻的筒体之间可以相对摆动,使杆体可根据需求弯曲形成曲线状。与现有的直线状的锚杆相比,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1、在蛇形盔甲锚杆受到荷载的时候,蛇形盔甲锚杆除了注浆体与周围岩土体的摩擦作用外,还存在曲线杆体与周围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提高了蛇形盔甲锚杆的锚固力和稳定性。2、注浆过程中,浆液可经相邻两节筒体之间的间隙均匀流出以充填整个曲线钻孔,进而能更充分地充填整个曲线钻孔,从而提高锚杆支护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土体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涉及用于岩土体加固的蛇形盔甲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锚杆支护是指在边坡、岩土深基坑等地表工程及隧道、采场等地下硐室施工中采用的一种加固支护方式。用金属件、木件、聚合物件或其他材料制成杆柱,打入地表岩土体或硐室周围岩土体预先钻好的孔中,利用其头部、杆体的特殊构造和尾部托板,或依赖于黏结作用将围岩与稳定岩土体结合在一起而产生悬吊、组合梁和/或补强效果,以达到支护的目的。
现有的锚杆种类很多,基本上都是依靠锚杆注浆体与周围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提供锚固力。但由于锚杆的杆体(锚固段)一般为直线状,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相对较弱,普通存在锚杆无法提供稳定的锚固点和足够的抗拔力的问题,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容易导致杆体从岩土体中被拔出。而岩土体与锚杆之间出现相对滑动时,锚杆的变形适应性差,会造成锚固能力减弱,最终影响工程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蛇形盔甲锚杆及其施工方法,旨在提高锚杆的锚固力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蛇形盔甲锚杆,包括杆体和连接于杆体前端的锚头,所述杆体包括多节前后依次相邻的空心筒体,筒体前、后两端敞开呈前小后大的喇叭状,相邻的两节筒体中,位于后方的筒体的前部伸入位于前方的筒体的后部并与之可相对摆动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蛇形盔甲锚杆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S1、通过定向钻技术在岩土层开挖形成曲线钻孔;
S2、将蛇形盔甲锚杆打入曲线钻孔,使蛇形盔甲锚杆形成与曲线钻孔相适的曲线状;
S3、经蛇形盔甲锚杆往曲线钻孔注浆,以将曲线钻孔填满,凝固后形成曲线状锚杆支护。
本发明技术方案将其杆体设置为包括多节前后依次相邻的空心筒体,将两两相邻的筒体,位于后方的筒体的前部插入位于前方的筒体后部并与之可摆动连接,从而使两两相邻的筒体之间可以相对摆动,使杆体可根据需求弯曲形成曲线状。使用时,根据岩土体的支护需求,通过定向钻技术在岩土层开挖形成曲线钻孔,并将杆体打入曲线钻孔后,经同样为曲线状的蛇形盔甲锚杆往曲线钻孔注浆并凝固即可形成曲线状锚杆支护。与现有的直线状的锚杆相比,本发明蛇形盔甲锚杆可形成曲线状,能产生如下有益效果:1、在蛇形盔甲锚杆受到荷载的时候,蛇形盔甲锚杆除了注浆体与周围岩土体的摩擦作用外,还存在曲线杆体与周围岩土体的相互作用(例如杆体的曲线部分对岩土体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抱紧的作用力),提高了蛇形盔甲锚杆的锚固力和稳定性。2、注浆过程中,浆液可经相邻两节筒体之间的间隙均匀流出以充填整个曲线钻孔,进而能更充分地充填整个曲线钻孔,从而提高锚杆支护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蛇形盔甲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节筒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锚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788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