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二氧化碳改善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68074.7 | 申请日: | 2019-10-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0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林忠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40/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二氧化碳 改善 再生 混凝土 性能 方法 | ||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二氧化碳改善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富含钙的Ca(OH)2粉末与水混合成氢氧化钙溶液。然后,往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至溶液被完全碳化,之后加入水泥与第一步中生产的溶液混合搅拌60s,再加入再生粗骨料搅拌60s,最后倒入砂子和天然粗骨料,充分搅拌120s得到混凝土拌合物。由本发明方法制得的再生混凝土抗压与抗折强度都有一定提高,而且此方法能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此方法为CO2及再生骨料的推广及应用提供方向,拓展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显著的经济、环保效益,对混凝土发展有较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回收利用及建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二氧化碳改善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业作为一个高消耗行业,每年都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有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砂石骨料年用量超过200亿吨,是目前开采量最大的矿产资源。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城市建筑量、老城区拆迁量以及城中村的改建量都在飞速增长,导致建筑废弃物越来越多。目前,我国每年大约产生20多亿吨建筑废弃物,约占城市垃圾总数量的30%~40%。废弃物破碎、筛分后回收做成再生骨料,部分或者全部代替天然骨料,不仅可以解决很多地区天然骨料缺乏问题,而且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建筑废弃物的填埋用地,有利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不同于天然骨料,再生混凝土骨料的表面存在旧的砂浆,并且在破碎的过程中,废弃混凝土受到碰撞、研磨,导致再生骨料里面产生很多微裂纹。再生骨料内部微裂纹和附着的旧水泥砂浆导致再生骨料的吸水率、孔隙率、和压碎值增大,从而使得再生混凝土性能明显比普通混凝土差,极大地局限再生混凝土的使用。因此,有必要研究提高再生混凝土性能方法。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也间接导致了全球变暖,作为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此方法十分重要的一面是能够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理论计算,假设可以100%碳化,那么1吨的水泥可以吸收0.5吨的二氧化碳,形成1.5吨的固体碳酸钙和硅胶。目前9~20%的二氧化碳已被大量水泥吸收,二氧化碳养护技术有很大的潜力创造出高质量、耐久性好和可持续性的水泥制品。
目前通过二氧化碳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方法,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养护混凝土,二氧化碳进入混凝土可以与未水化的水泥颗粒(主要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水泥水化产物(主要是水化硅酸钙、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硅胶,填充混凝土孔隙,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性能。但是碳化速度仍然是这种技术的主要障碍。这是因为早期混凝土的碳化速率取决于二氧化碳向混凝土基质中的扩散,扩散速度非常缓慢的。此外,碳化产物CaCO3颗粒可以填充混凝土基质中的孔隙,使CO2的扩散更加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直接将CO2通入浆料中,因此消除了二氧化碳养护混凝土技术中CO2通过混凝土基质的缓慢扩散过程。此工艺为CO2和再生骨料的推广及应用提供方向,拓展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显著的经济、环保效益,对混凝土发展有较大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步骤一,将富含钙的Ca(OH)2粉末与水混合成氢氧化钙溶液。然后,往该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至溶液被完全碳化;
本发明直接将CO2直接通入浆料中,因此消除了二氧化碳养护混凝土技术中CO2通过混凝土基质的缓慢扩散过程。此工艺为CO2和再生骨料的推广及应用提供方向,拓展了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显著的经济、环保效益,对混凝土发展有较大意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680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