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潮流能的海漂垃圾回收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54523.2 | 申请日: | 2019-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83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必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32261 苏州润桐嘉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远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桩 回收结构 漂浮式 浅水 浮漂 海岸 空腔 链网 辅助固定结构 垃圾回收 潮汐作用 漂浮垃圾 潮流能 垃圾 抬升 涨潮 退潮 下沉 海面 海水 | ||
1.一种基于潮流能的海漂垃圾回收结构,包括基桩(1)、箱体(2)、空腔浮漂(3)以及链网(4),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1)安设于海岸附近的浅水位置上,所述箱体(2)安设于所述基桩(1)上,所述空腔浮漂(3)安设于所述基桩(1)一侧,所述链网(4)一端与所述基桩(1)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空腔浮漂(3)相连接,所述基桩(1)与所述链网(4)之间安设有辅助固定结构,所述箱体(2)内安设有漂浮式回收结构、且与所述空腔浮漂(3)相连通;
所述辅助连接结构包括:限位连接部以及辅助连接部;
所述限位连接部安设于所述基桩(1)上、且与所述空腔浮漂(3)相连接,所述辅助连接部安于所述空腔浮漂(3)下端、且与所述链网(4)相连接;
所述漂浮式回收结构包括:下沉控制部以及排气导通部;
所述下沉控制部安设于所述箱体(2)内、且与所述空腔浮漂(3)相连通,所述排气导通部安设于所述空腔浮漂(3)上、且与所述空腔浮漂(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潮流能的海漂垃圾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连接部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限位卡环(5)、一对结构相同的锁扣(6)以及钢丝绳(7);
一对所述限位卡环(5)分别安设于所述基桩(1)以及空腔浮漂(3)上,一对所述锁扣(6)分别扣装于一对所述限位卡环(5)上,所述钢丝绳(7)两端分别与一对所述锁扣(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潮流能的海漂垃圾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部包括:若干结构相同的连接块(8)以及若干结构相同的连接环(9);
若干所述连接块(8)分别固定安设于所述空腔浮漂(3)上、且位于所述空腔浮漂(3)下端面上,若干所述连接块(8)上均开设有通孔,若干所述连接环(9)分别套装于所述通孔内、且与所述链网(4)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潮流能的海漂垃圾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控制部包括:进水管(10)、第一水下电磁控制阀(11)、第一单向阀(12)、抽水泵(13)以及连接管(14);
所述进水管(10)嵌装于所述空腔浮漂(3)上、且与所述空腔浮漂(3)相连通,所述第一水下电磁控制阀(11)套装于所述进水管(10)上,所述单向阀(12)嵌装于所述进水管(10)上,所述抽水泵(13)安设于所述箱体(2)内,所述连接管(14)一端与所述抽水泵(13)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4)的另一端与所述空腔浮漂(3)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潮流能的海漂垃圾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导通部包括:导气管(15)以及第二水下电磁控制阀(16);
所述导气管(15)安设于所述空腔浮漂(3)上、且上端保持高于水面位置、并下端与所述空腔浮漂(3)相连通,所述第二水下电磁控制阀(16)套装于所述导气管(15)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潮流能的海漂垃圾回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桩(1)上设置有刻度,所述刻度相应位置上标示有相应的数值,用于观测水位深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5452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