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生态致灾大型藻类生物量极值测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49899.4 | 申请日: | 2019-10-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86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G06F17/13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刘传玉 |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生态 大型 藻类 生物量 极值 测算 方法 | ||
1.一种海洋生态致灾大型藻类生物量极值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进行限制因子水平对大型藻类生物量增长影响的实验,计算大型藻类生物量增长与限制因子水平的关系:
步骤1.1),采集近海大型藻类,选择健康藻体, 去除表面附着物, 将藻体用过滤后的自然海水清洗干净后置于冷藏箱内暂存、带回实验室;
步骤1.2),在光照培养箱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预培养;
步骤1.2.1),将自然海水通过混合纤维滤膜过滤后贮存于聚乙烯桶中,使用前用蒸汽消毒器消毒后自然冷却,并充分振荡,使其恢复原有的溶解气体量;
步骤1.2.2),向振荡后的自然海水加入营养盐配成培养液,限制因子水平按预设的梯度配置;
步骤1.2.3),将藻体用滤纸吸干、称重后置于三角烧瓶中,放入培养液,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步骤1.4),进行培养实验,并在培养实验周期内每天定时进行测量:
步骤1.4.1),将藻体取出,用滤纸吸干藻体表面水分后称其湿重,将培养液过滤后测定限制因子水平的变化;
步骤1.4.2),更换培养液,称重后的藻体放回更换过的新鲜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步骤1.5),根据步骤1.4)中获得的数据分析计算大型藻类生物量增长与限制因子水平的关系;
步骤2),分析大型藻生长机理:
基于大型藻类生物量增长与限制因子水平的关系,分析大型藻类吸收限制因子的模式,在假定限制因子跨膜运输符合具有竞争抑制作用的主动运输的条件下、分析影响大型藻吸收同化限制因子的因素,明确环境限制因子、大型藻吸收面积对同化速率的影响,建立限制因子吸收模型μ=
步骤3),构建大型藻生长机制微分模型:
根据大型藻类生长速率与同化速率、异化速率的关系dM/dt=
步骤4),获取大型藻生长机制积分模型及模型参数:
根据大型藻形态特征分析确定大型藻类有效吸收面积与现存生物量之间的关系S=f3(M0),将大型藻生长机制微分模型进行积分,获得大型藻生长机制积分模型M=F[(f2(f1(N,f3(M0))), y), “B”];基于环境限制因子对大型藻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通过模型拟合获得模型参数B的数值,其中,M0为大型藻现存生物量;B是大型藻生长机制积分模型参数,生态学意义上的大型藻生物量极值;
步骤5),构建以环境限制因子为自变量的大型藻生物量极值函数:
基于大型藻生长机制积分模型参数的生态学意义,将生态学意义上的大型藻生物量极值构建成环境限制因子及现存生物量的函数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生态致灾大型藻类生物量极值测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混合纤维滤膜采用0.45µm的混合纤维滤膜,蒸汽消毒器消毒温度为120℃、消毒时间为1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4989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贯入砂浆强度校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产车间环境快速检测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