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36726.9 | 申请日: | 2019-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1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 发明(设计)人: | 乔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52/02 | 分类号: | H04W52/02;G06F1/16;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44458 深圳协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章小燕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压力信息 感应电极 预设操作指令 按压 计算机程序 触发条件 人体接触 存储器 处理器 预设 阻抗 压力传感器检测 处理器执行 存储介质 控制装置 用户体验 有压力 传感器 功耗 存储 检测 | ||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上设置若干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下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
检测至少两个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阻抗值;
根据所述阻抗值,确认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与人体接触;
当确认所述电子设备与人体接触时,获取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息;
当所述压力信息符合预设的触发条件时,执行与所述压力信息对应的预设操作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有两个感应电极,所述两个感应电极用于提供直流激励电流,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检测所述直流激励电流在所述两个感应电极之间产生的直流压降;
根据所述直流压降计算所述两个感应电极之间的第一阻抗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有第一感应电极对和第二感应电极对,其中,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对用于提供交流激励电流,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对用于根据所述交流激励电流产生交流电压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交流电压信号计算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对中的两个感应电极之间的第二阻抗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有第三感应电极对、第四感应电极对、第五感应电极对和第六感应电极对,其中,第三感应电极对用于提供第一交流激励电流,第四感应电极对用于提供第二交流激励电流,第五感应电极对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交流激励电流产生第一交流电压信号,第六感应电极对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交流激励电流产生第二交流电压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交流电压信号计算所述第五感应电极对中的两个感应电极之间的第三阻抗值;
根据所述第二交流电压信号计算所述第六感应电极对中的两个感应电极之间的第四阻抗值;
根据所述阻抗值,确认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与人体接触,为:根据所述第三阻抗值和所述第四阻抗值确认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与人体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检测至少两个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阻抗值之前,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还实现如下步骤:
获取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
所述检测至少两个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阻抗值,为:当所述压力值在预设的压力范围内时,检测至少两个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阻抗值。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阻抗值,确认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与人体接触;包括:
将所述阻抗值与预设人体阻抗范围进行比对;
当所述在所述预设人体阻抗范围内时,确认所述电子设备与人体接触;
当所述不在所述预设人体阻抗范围内时,确认所述电子设备未与人体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移动终端,所述若干感应电极设置在所述移动终端外壳的侧边框。
8.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外壳上设置有若干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下方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至少两个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阻抗值;
根据所述阻抗值,确认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与人体接触;
当确认所述电子设备与人体接触时,获取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息;
当所述压力信息符合预设的触发条件时,执行与所述压力信息对应的预设操作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芯海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3672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终端及其低电自保护方法
- 下一篇:电流复用的射频前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