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骑型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14241.X | 申请日: | 2019-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2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鴫原崇;宫崎宽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J7/04 | 分类号: | B62J7/04;B62J1/28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跨骑 车辆 | ||
针对跨骑型车辆提高挂物部的视觉辨识性的机动二轮车。本发明的机动二轮车(1)具备:座椅(8),其供乘客就座;后托架(40),其处于座椅(8)的后方且配置于车辆(1)的上表面部;以及挂物部(43、44),其设置于后托架(40)且向下方突出,在托架下方上表面部(49)设置有具有镜面状的表面的镜面状表面部(50)。
技术领域
本申请以日本特许申请2018-184417(申请日2018年09月28日)为基础,根据该申请享受优先的利益。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骑型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乘客就座的座椅的后方具备可供乘客把持的后把手的构造(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9-286399号)。
另外,大多情况下,后把手作为在其下表面具有挂物部的后托架发挥功能,该挂物部用于挂上挂物用的钩(例如,在用于捆绑物品的橡胶绳的终端设置的钩)。由于挂物部处于后托架的下表面,因此有时难以确认在挂物部是否挂有钩。因此,期望提高后托架中的挂物部的视觉辨识性。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跨骑型车辆提高挂物部的视觉辨识性。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跨骑型车辆具备:座椅,其供乘客就座;后托架,其处于所述座椅的后方且配置于车辆的上表面部;以及挂物部,其设置于所述后托架且向下方突出,在所述后托架的下方的车辆上表面部设置有具有镜面状的表面的镜面状表面部。
(2)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镜面状表面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所述挂物部靠前方的位置。
(3)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也可以是,该跨骑型车辆还具备:主体罩,其覆盖所述座椅的下方的部位;以及尾灯,其安装于所述车辆的后部,所述镜面状表面部与所述主体罩及所述尾灯分别相邻地配置。
(4)在本发明的一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镜面状表面部形成为左右一体。
根据上述(1)的方案,在后托架的下方的车辆上表面部设置有具有镜面状的表面的镜面状表面部,由此实现以下的效果。利用镜面状表面部的镜面反射(反射的法则),通过观察镜面状表面部从而能够容易地视觉辨识挂物部。因此,能够提高挂物部的视觉辨识性。
根据上述(2)的方案,镜面状表面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挂物部靠前方的位置,由此实现以下的效果。在就座于座椅的状态下、或者相对于座椅上下的情况下,通过从前方观察镜面状表面部从而能够容易地视觉辨识挂物部。因此,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处于后方的挂物部的视觉辨识性。
根据上述(3)的方案,镜面状表面部与覆盖座椅的下方的部位的主体罩相邻地配置,并且与安装于车辆的后部的尾灯相邻地配置,由此实现以下的效果。能够以较大的范围将从主体罩的轮廓线向上方的区域和从尾灯的轮廓线向前方的区域设为镜面状的区域。此外,无需在镜面状表面部和尾灯之间另外设定主体罩,因此能够削减制造成本。
根据上述(4)的方案,镜面状表面部形成为左右一体,由此实现以下的效果。与镜面状表面部形成为左右彼此独立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部件个数。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左侧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后部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机动二轮车的后视图。
图5是图2的V-V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142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执行用于快速元素解包到二维寄存器中的指令的系统
- 下一篇:光线治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