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尾气后处理封装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906355.X | 申请日: | 2019-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7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宋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张炜平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尾气 处理 封装 | ||
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柴油颗粒捕集器;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柴油颗粒捕集模组以及第二柴油颗粒捕集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柴油颗粒捕集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载体以及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柴油颗粒捕集模组包括第二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载体以及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一起。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将现有的柴油颗粒捕集器用并排布置的两个柴油颗粒捕集模组来替代,如此设置,降低了每一个柴油颗粒捕集器的直径和厚度,便于制造;另外,并排布置的两个柴油颗粒捕集器相较于单个的柴油颗粒捕集器,能够降低系统的背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尾气后处理封装通常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器(DOC)、柴油颗粒捕集器(DPF)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CR),其中为了提高捕捉柴油颗粒的能力,柴油颗粒捕集器(DPF)的直径和厚度都设计得较大。这种设计一方面需要较大的设备来对载体进行封装,封装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较厚的柴油颗粒捕集器往往会增加系统的背压,不利于提高发动机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柴油颗粒捕集器;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包括并排布置的第一柴油颗粒捕集模组以及第二柴油颗粒捕集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柴油颗粒捕集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用以捕捉柴油颗粒的第一载体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柴油颗粒捕集模组包括第二壳体、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且用以捕捉柴油颗粒的第二载体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柴油颗粒捕集模组与所述第二柴油颗粒捕集模组能够实现共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架设有第一框体以及贯穿所述第一框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壳体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架设有第二框体以及贯穿所述第二框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壳体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第二框体通过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持所述第一框体以及所述第二框体的凹槽以及位于所述凹槽内且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以及所述第二框体的两侧的密封垫。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的上游的柴油氧化催化器,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包括第三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三壳体内的第三载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三壳体的直径相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三壳体上的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设有第三框体以及贯穿所述第三框体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支架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的下游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器,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器包括第四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四壳体内的第四载体,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以及所述第四壳体的直径均相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器位于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的下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用以安装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的第一通道、用以安装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的第二通道、用以安装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器的第三通道以及连接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三通道的连接通道,其中所述第二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通道以及所述第三通道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63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