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弯管变姿态堆焊打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905714.X | 申请日: | 2019-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54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沈洪垚;刘冰;邓荣新;唐胜;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3K9/04 | 分类号: | B23K9/04;B33Y50/00;B23K101/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弯管 姿态 堆焊 打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弯管变姿态堆焊打印方法,包括:(1)获取待加工的弯管模型,设定打印参数;(2)获取弯管的直径和扫掠路径线;(3)设定分割规则,如果需要分割,则构建至少一个垂直扫掠路径线的分割平面,将弯管模型分割为至少两个部分;(4)对弯管模型或其分割后的每一部分,以下端面的圆形轮廓作为基线进行曲面上连续等距偏置;(5)对所有基线及偏置线等距取点,获取该点的打印方向;(6)根据不同点的位置及打印方向,生成机器人运动代码;(7)将运动代码导入机器人控制器完成弯管变姿态打印。利用本发明,保证每部分弯管弯曲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并通过连续生成曲面上偏置线,保证层与层之间处处距离相等,保证成形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变姿态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弯管变姿态堆焊打印方法。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技术俗称3D打印,是通过材料逐层添加堆积实现构件无模成形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近年来针对金属的增材制造技术飞速发展,很多通过铸造、机加工等传统方法难以加工或成本高昂的金属部件,可通过金属增材制造工艺快速实现。
目前,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已经在诸多领域实现应用。其中,电弧增材制造具有高沉积率、制造周期短、丝材利用率高、低成本的特点。其成形件的致密度高、化学成分均匀,机械性能优良。
如公开号为CN207642290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单金属电弧式3D打印装置,包括X轴联动机构、Y轴联动机构、Z轴联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X轴联动机构、Y轴联动机构和Z轴联动机构进行三轴联动的控制系统,所述X轴联动机构上设有一个用于打印工件的焊枪,且该X轴联动机构安装在Z轴联动机构上可带动焊枪实现X方向和Z方向的移动;所述Y轴联动机构上设有可随其进行Y方向移动的工件基板,该工件基板位于焊枪的下方。
但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丝材变成高温融熔状态,如果采用传统的三自由度打印模式,堆焊成形悬臂结构(如弯管结构)时会发生严重的挂流坍塌现象。因此一般使用多自由度进行金属堆焊成形,如图1所示,工件2固定在变姿态平台3上,采用机械臂辅助打印,以保证焊枪1方向与工件2自支撑方向一致。
现有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沿弯管的轴向进行多自由度打印弯管的方法,即垂直弯管的轴向进行切片的方法,如图2所示,图中(a)为弯管,(b)为弯管切片结果。该方法虽然可提高的弯管的机械强度,但是打印的层与层之间厚度不再均匀,成形不易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弯管变姿态堆焊打印方法,生成非平面分层路径,保证层层之间处处距离相等,并且采用机械臂多自由度堆焊增材,提高了弯管的成形稳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弯管变姿态堆焊打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获取待加工的弯管模型,设定打印参数,所述打印参数包括增材过程层高、堆焊增材速度和送丝速度;
(2)获取弯管模型的直径以及扫掠路径线;
(3)设定弯管模型的分割规则,并根据规则,确定弯管模型是否需要分割;如果不需要分割,则直接执行步骤(4),如果需要分割,则构建至少一个垂直于扫掠路径线的分割平面,将弯管模型分割为至少两个部分,然后执行步骤(4);
(4)对弯管模型或其分割后的每一部分,以下端面的圆形轮廓作为基线进行曲面上连续等距偏置,偏置距离设定为增材过程层高;
(5)对所有基线及偏置线进行等距取点,并获取该点的打印方向;
(6)根据不同点的位置及打印方向,生成机器人运动代码;
(7)将运动代码导入机器人控制器完成弯管变姿态堆焊打印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9057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