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5G通信的信号中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88025.2 | 申请日: | 2019-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27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燕枝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航塔通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Q1/08 | 分类号: | H04Q1/0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朱文军 |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通信 信号 中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5G通信的信号中继系统,其结构包括有中继器与下行信号增强子系统、上行信号增强子系统,中继器的结构包括有天线、机体、推拉块、弹口、插头,天线分左右对称螺栓连接在机体两侧,推拉块活动配合在机体上并与天线同侧安装,推拉块的厚度于固定天线的螺栓厚度一致,弹口设有两个,呈上下对称固定在插头两端,弹口包括活塞管、气口、贴合层、固定层,本发明通过设有的弹口配合有活塞管、气口、推拉块,弹口采用气体弹开的方式,人为手动操作推拉块与活塞,改变活塞管内部的压强从而利用至气口排出的空气而弹出机体,将插头轻松的从插座分离开,不需要去左右晃动解决插头拔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5G信号通信技术领域,特别的,是一种用于5G通信的信号中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终端用户会越来越多,如此必然导致网络需求增大,针对5G新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已成为制约系统方案实现的关键因素,面对5G通信的信号中继系统,主要是能够将基站发送的5G信号进行有效放大并传输至室内无线终端,同时也可以将室内无线终端信号放大并上传至基站,且具有穿墙或者玻璃的优势,而作为信号中继系统的主要传输设备-中继器,中继器的使用必须接电,当中继器与插座连接时,为了防止中继器不会掉落,中继器插头与壁插的连接普遍较牢,且由于中继器的表面过于光滑,这便出现了插易拔难的问题,同时人为拔取都会左右晃动以松懈连接极易出现插头天线弯折促使接电不正常。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解决中继器与插座连接时,为了防止中继器不会掉落,中继器插头与壁插的连接普遍较牢,且由于中继器的表面过于光滑,这便出现了插易拔难的问题,同时人为拔取都会左右晃动以松懈连接极易出现插头天线弯折促使接电不正常的一种用于5G通信的信号中继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5G通信的信号中继系统,其结构包括有中继器与下行信号增强子系统、上行信号增强子系统,中继器的结构包括有天线、机体、推拉块、弹口、插头,所述天线分左右对称螺栓连接在机体两侧,所述推拉块活动配合在机体上并与天线同侧安装,所述推拉块的厚度于固定天线的螺栓厚度一致,所述弹口设有两个,呈上下对称固定在插头两端,所述弹口包括活塞管、气口、贴合层、固定层,所述活塞管的垂直端与推拉块活动配合,水平端贯固定层通于气口,所述气口设在贴合层上,所述贴合层与固定层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气口设于贴合层的中垂线上,所述天线分为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拉块的表面与天线内表壁不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口由两侧的百叶板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百叶板水平活动配合在贴合层内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拉块与置于活塞管内部的活塞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口与活塞管的水平配合处呈八字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塞管设有两个组成门字形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的两侧设有配合于推拉块的滑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有的弹口配合有活塞管、气口、推拉块,弹口采用气体弹开的方式,人为手动操作推拉块与活塞,改变活塞管内部的压强从而利用至气口排出的空气而弹出机体,将插头轻松的从插座分离开,不需要去左右晃动解决插头拔难的问题。
2、气口由百叶板活动行程,且连接位置呈八字形状,百叶板原始状态为封闭状态,而当活塞管内部压强发生改变时气口被不断的扩大,缓慢的将插头与插座分离开,防止弹开过程中导致机体掉落损坏,而气口在不工作时可以很好的保护墙面上的粉尘不会进入到活塞管。
3、推拉块的厚度与连接天线的螺栓厚度一直,实现利用天线保护的隐藏式推拉块,不会意外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航塔通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航塔通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880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