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适应信道环境的水下无线网络时间同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61480.3 | 申请日: | 2019-09-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45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申晓红;孙旋迪;姚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4J3/06 | 分类号: | H04J3/06;H04W84/18;H04B13/02 |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顾潮琪 |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信道 环境 水下 无线网络 时间 同步 方法 | ||
1.一种能适应信道环境的水下无线网络时间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把基准节点称为主节点,把待同步节点称为从节点;从节点以设定频率向主节点发送同步请求信息,发送a次,对每次同步请求信息都打上从节点的本地时间戳Ti,m,其中i为发送信息轮数,m为单轮同步内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信息次序数,也是单轮同步内主节点向从节点反馈同步信息次序数;
2)主节点收到同步请求后,对接收到的同步请求信息打上主节点本地时间戳Ti,m+1到Ti,2m;之后主节点在本地时间Ti,m+1过去预设接收发射时间间隔后以预设发射信息间隔向从节点反馈同步信息,并打上主节点本地时间戳Ti,2m+1到Ti,3m,发射a次反馈同步信息之后视为完成一轮同步;从节点收到反馈同步信息后在相同位置上打上时间戳Ti,3m+1到Ti,4m;
3)若单向发送两次,从节点利用时间戳Ti,1到Ti,2m拟合求得时钟频率偏移若单向发送次数大于两次,则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求得更高精度的时钟频率偏移;对时间戳Ti,2m+1到Ti,4m作同样的拟合运算得到时钟频率偏移αi,2,计算第i轮的时钟频率偏移αi=(αi,1+αi,2)/2;从节点利用时间戳Ti,1、Ti,m+1、Ti,2m+1、Ti,3m+1估算出时钟偏移
4)按估算出的时钟频率偏移和时钟偏移对从节点的本地时钟进行补偿,对补偿后的从节点的本地时钟再运用最小二乘进行一次时钟频率偏移的拟合后补偿,完成一轮同步;
5)从至少第3轮开始对本轮的时钟偏移用指数平滑法做预测,β′i+1=αiβi+(1-α)β′i,其中β′i+1是在第i轮同步中对第i+1轮同步时钟偏移的估计,βi是第i轮同步的实际时钟偏移,βi′是第i-1轮同步对第i轮同步时钟偏移的估计值,α是平滑算法的加权系数,α∈[0,1];用变化率ki=(βi-βi-1)/te每隔若干秒做一次补偿,其中te为单轮同步时间;补偿值为变化率乘以补偿的时间点离这一轮同步开始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适应信道环境的水下无线网络时间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a至少为两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适应信道环境的水下无线网络时间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从节点首次向主节点发送同步请求信息时,单轮内同步消息发送间隔和两轮间消息发送间隔均大于预估的节点间传播时长;从节点再次向主节点发送同步请求信息时,单轮内同步消息发送间隔和两轮间消息发送间隔均大于上一轮信道冲激响应中的直达径与能量最大的非直达径的时间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适应信道环境的水下无线网络时间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单轮同步中主节点向从节点反馈同步信息的消息发送间隔与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同步消息的时间间隔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适应信道环境的水下无线网络时间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当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时,调整发送间隔至大于信道冲激响应直达径与最大能量非直达径之间的到达时间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614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