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解决亚硒酸钠口服溶液口涩感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838553.7 | 申请日: | 2019-09-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5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马希正;李文岳;王海洋;胡超云;温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杏林锐步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08 | 分类号: | A61K9/08;A61K47/02;A61K47/26;A61K33/00;A61P3/02 |
| 代理公司: | 13125 石家庄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赵立军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亚硒酸钠 口服溶液 氯化钠 生物制药 甜菊糖苷 医药领域 依从性 制备 口腔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医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解决亚硒酸钠口服溶液口涩感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亚硒酸钠口服溶液口涩感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亚硒酸钠的浓度以含硒计0.0001%‑0.1%;含氯化钠0.1%‑1.5%;含甜菊糖苷0.01%‑1%。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均不能改善服用后口腔发涩的口感,造成使用者服用依从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医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解决亚硒酸钠口服溶液口涩感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亚硒酸钠是人体补充硒元素的有效成分,但亚硒酸钠口服溶液口服后有涩感,患者服用后极不舒服。目前国外上市口服溶液处方中仅添加了氯化钠和水;国内上市的东荣牌依硒口服液,含有亚硒酸钠,其辅料为蔗糖和水。其制备方法均为一般口服液的常用方法,即:将亚硒酸钠与相应辅料加入到适量水中,搅拌至溶解、过滤、分装、灭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均不能改善服用后口腔发涩的口感,造成使用者服用依从性差的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解决亚硒酸钠口服溶液口涩感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含亚硒酸钠的浓度以含硒计0.0001%-0.1%;含氯化钠0.1%-1.5%;含甜菊糖苷0.01%-1%。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氯化钠含量最优为0.5%-1.5%,甜菊糖苷含量最为0.05-0.15%。
上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将亚硒酸钠、氯化钠,甜菊糖苷及其他辅料溶于纯化水中,过滤,灌装、灭菌;
更进一步,这种同时含有亚硒酸钠、氯化钠、和甜菊糖苷的组合物可用于人体补硒。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提案的关键点是在亚硒酸钠中同时加入了氯化钠和甜菊糖苷,三者配伍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口腔涩感明显减弱。最优氯化钠0.5%-1.5%,甜菊糖苷为0.05-0.15%。
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口腔黏膜的蛋白质被凝固时,所引起的收敛感觉就是涩味。涩味不是食品的基本味觉,而是口腔黏膜蛋白质凝固刺激触觉神经末梢造成的结果。
亚硒酸钠是一种无机盐,在水溶液中解离为亚硒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当亚硒酸钠溶液进入口腔后,亚硒酸根离子与口腔黏膜中的蛋白质接触,造成蛋白分子扭曲,收缩,从而造成涩感。
进一步发现,氯化钠味咸,本身无涩感,咸味可刺激口腔分泌唾液覆盖口腔黏膜,起到尽量减少亚硒酸钠与口腔表面接触的用,同时唾液黏蛋白成分也会与亚硒酸根离子结合,进一步缓解其对口腔黏膜蛋白的凝固作用,从而减轻涩感。
进一步发现,纯度高的甜菊糖苷是最接近砂糖的甜味剂,具有独特的清凉、甘甜的特点,进入口腔后,清凉、甘甜感更进一步降低了口腔的涩感。
综上,通过氯化钠和甜菊糖苷的联合作用,大大降低了亚硒酸钠口服液的口涩感,从而增加了使用者的依从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解决亚硒酸钠口服溶液口涩感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中,亚硒酸钠的浓度以含硒计,0.00025%;含氯化钠0.9%;含甜菊糖苷0.1%;其他辅料为香精,含0.1%。
制备方法:将亚硒酸钠、氯化钠,甜菊糖苷及其他辅料溶于纯化水中,过滤,灌装、灭菌;
实施例2:
解决亚硒酸钠口服溶液口涩感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中,亚硒酸钠的浓度以含硒计,0.005%;含氯化钠0.9%;含甜菊糖苷0.1%;其他辅料为香精,含0.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杏林锐步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杏林锐步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385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