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拖多空调制热偏流控制方法、系统以及一拖多空调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815490.3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49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晨飞;王德平;朱豪;罗祖春;徐菲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64 | 分类号: | F24F11/64;F24F11/84;F24F1/0003;F24F14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苗晓静 |
| 地址: | 266103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拖多 空调 制热 偏流 控制 方法 系统 以及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拖多空调制热偏流控制方法、系统以及一拖多空调系统,首先获取每个开机室内机的目标循环管路的实际温度、实际温度均值、每个开机室内机的设定温度以及设定温度均值;然后计算每个开机室内机的实际温度偏差状态以及设定温度偏差状态;最后通过每个开机室内机的实际温度偏差状态以及设定温度偏差状态,调整每个开机室内机对应的阀门开度。通过实际温度偏差状态表征一拖多空调制热时的冷媒偏流情况,并引入设定温度以及设定温度均值,确定出设定温度偏差状态,将设定温度偏差状态与实际温度偏差状态相结合共同作为调整开机室内机对应的阀门开度的依据,可以有效控制一拖多空调在制热时出现的冷媒偏流的情况,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拖多空调制热偏流控制方法、系统以及一拖多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一拖多空调是一种分体空调,具有多个室内机和一个室外机,且多个室内机共用一个室外机。因此,如何将一拖多空调系统中的冷媒分配给多个室内机,成为技术难点。
现有技术在对冷媒进行分配时,通常是使各个室内机平均分配冷媒,这种分配方式是将冷媒平均分配给各个处于工作状态的室内机,是将没有工作的室内机对应的阀门关闭,不分配冷媒,处于工作状态的室内机对应的阀门开到统一开度,从而实现冷媒的平均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可以实现冷媒的多室内机分配,但是这种分配方式十分粗糙,仅仅实现了冷媒的等量分配,而不能按照各个室内机的实际冷媒需求量进行分配,将会导致对某些室内机分配的冷媒过多造成资源浪费,而对另外一些室内机分配的冷媒过少导致室内机制热效果变差,影响用户体验。
但是,由于一拖多空调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机属于高压侧,冷媒受室内机机型、安装高度落差、联机管长度等因素的影响,上述分配方式容易出现冷媒偏流现象。
为此,现急需提供一种一拖多空调制热偏流控制方法、系统以及一拖多空调系统。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拖多空调制热偏流控制方法、系统以及一拖多空调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拖多空调制热偏流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一拖多空调中每个开机室内机的目标循环管路的实际温度以及所有开机室内机的所述目标循环管路的实际温度均值,并获取每个开机室内机的设定温度以及所有开机室内机的设定温度均值;所述一拖多空调中包括至少两个开机室内机;
对于每个开机室内机,基于所述实际温度均值以及所述开机室内机的所述目标循环管路的实际温度,确定所述开机室内机的实际温度偏差状态;基于所述设定温度均值以及所述开机室内机的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开机室内机的设定温度偏差状态;
基于所述开机室内机的实际温度偏差状态以及所述开机室内机的设定温度偏差状态,调整所述开机室内机对应的阀门开度。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实际温度均值以及所述开机室内机的所述目标循环管路的实际温度,确定所述开机室内机的实际温度偏差状态,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开机室内机的所述目标循环管路的实际温度与所述实际温度均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基于第一温度阈值组,确定所述第一差值所处的温度范围;
基于所述第一差值所处的温度范围,确定所述开机室内机的实际温度偏差状态;
所述第一温度阈值组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温度阈值。
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设定温度均值以及所述开机室内机的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开机室内机的设定温度偏差状态,具体包括:
计算所述开机室内机的设定温度与所述设定温度均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基于第二温度阈值组,确定所述第二差值所处的温度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815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