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多层级转供策略的负荷转供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96373.7 | 申请日: | 2019-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0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锋;苏磊;王昆;林钧海;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J3/06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屠志力 |
| 地址: | 21406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多层 级转供 策略 负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多层级转供策略的负荷转供方法,转供策略包括基础转供,站内母线串供,母线代供,拆分转代,二次转代;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考虑配电网多层级网架联动,建立从主变—母线—馈线的一体化供电关系模型;步骤S2,输入数据参数,包括运行方式、负荷数据、操作约束、策略优先级;步骤S3,输入待转供目标设备,进行各类型转供策略及负荷分析,获取转供路径和负荷情况分析;步骤S4,转供方案输出:综合多种转供策略,给出最优的负荷转供方案;步骤S5,将生成的负荷转供方案自动按照操作票的要求生成操作票。本发明能够考虑多层级网架联动,充分挖掘配电网网架联动能力与整体供电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综合多层级转供策略的负荷转供方法。
背景技术
经过多年的配电网网架结构优化与配电自动化建设,配电网自动化水平有大幅提高,但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升。在配电网运行方式方面,目前国内配电自动化主站功能未能充分契合实际调控运行需要,尤其是在配电网的供电变电站(或者站内主变,母线)停电时的配电网区块负荷转移的使用,未能实现多层级网架联动的多级转供策略,未能充分挖掘网架结构能力与供电能力,未能实现线路—变电网架间的多层级联动。
另外,在实际的应用中,目标设备包括厂站、主变、母线、开关、馈线、分支线等多种情况,不同的目标设备涉及的网架结构各不相同,所以适用的转供策略也不尽相同,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目标设备按类分析,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用户供电,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综合多层级转供策略的负荷转供方法,针对不同的待专供目标设备,考虑多层级网架联动,综合应用不同的转供策略,给出最优的转供方案。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综合多层级转供策略的负荷转供方法,转供策略包括基础转供,站内母线串供,母线代供,拆分转代,二次转代;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考虑配电网多层级网架联动,建立从主变—母线—馈线的一体化供电关系模型;
步骤S2,输入数据参数,包括运行方式、负荷数据、操作约束、策略优先级;
步骤S3,输入待转供目标设备,进行各类型转供策略及负荷分析,获取转供路径和负荷情况分析;
步骤S4,转供方案输出:综合多种转供策略,给出最优的负荷转供方案;
步骤S5,将生成的负荷转供方案自动按照操作票的要求生成操作票。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在分析转供路径的基础上,将转供负荷分为三类:无有效转供路径用Ⅰ代表,转供容量不足用II代表,有有效转供路径用III代表。
进一步地,步骤S4中,获取了I、II、III类负荷之后,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的转供策略:
变电站全停,先通过拓扑搜索获取I、II、III三类负荷,若有I类负荷,用母线转供策略,然后按以下次序优先带供,带供母线容量无法支撑的I类负荷切除,II类负荷选择二次转代,III类负荷通过基础转供转出;
主变停电,先判断正常主变能否完全带供停电主变的负载,若能完全带供则仅使用站内母线串供策略,否则先通过拓扑搜索获取I、II、III三类负荷,正常主变无法带供的按以下顺序进行转移直至满足站内母线串供策略:第一阶段III类负荷通过基础转供策略转出,第二阶段II类负荷通过二次转代策略转出,第三阶段I类负荷切除;
母线全停,先通过拓扑搜索获取I、II、III三类负荷,I类负荷切除,II类负荷考虑二次转代策略,III类负荷通过基础转供策略转出;
配网馈线以及馈线上停电,先通过拓扑搜索获取I、II、III三类负荷,I类负荷切除,II类负荷考虑二次转代策略,III类负荷通过基础转供策略转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无锡供电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63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