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朱砂根产生毛状根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93783.6 | 申请日: | 2019-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6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胡菊;陈睿;鲜小林;马明东;田效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C12N15/82 |
| 代理公司: | 51265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黎照西<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朱砂根 发根农杆菌 朱砂 毛状根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毛状根诱导 高效利用 技术支持 继代培养 生态环境 省时高效 诱导率 活化 无菌 皂苷 组培 叶片 诱导 | ||
1.一种高效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朱砂根产生毛状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发根农杆菌的活化:
A、将-80℃保存的发根农杆菌菌株在YMB固体培养基(含Amp 50mg·L-1)上划线,于28℃恒温黑暗培养至长出单菌斑,挑单菌斑于YMB液体培养基(含Amp 50mg·L-1)中,置于恒温振荡器中以180rpm、28℃恒温黑暗培养至液体浑浊;
B、重复进行2次上述A活化步骤中的划线、挑单菌斑、液体培养操作,共活化3次;在第3次活化进行液体培养时,于YMB液体培养基(含Amp 50mg·L-1)中加入AS 100μmol·L–1,测定菌液OD600值至0.5~0.8时,即制备发根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用于浸染介导转化;
2)朱砂根组培无菌叶片毛状根诱导:
包括预培养、共培养和除菌培养,将预培养后的朱砂根外植体叶片上表皮朝上水平接种在1/2MS固体培养基(含AS 100μmol·L–1)上,于28℃恒温黑暗条件下共培养至叶片外植体周围略有菌斑,随后转接在除菌培养基(1/2MS+Cef)上除菌培养,反复继代抑制发根农杆菌增长至无菌,于25±1℃黑暗培养;
3)毛状根继代培养:当毛状根长至1~2cm时,切取毛状根转移至新的1/2MS培养基中继代培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朱砂根产生毛状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根农杆菌菌株为ATCC 158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朱砂根产生毛状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YMB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酵母膏1g、MgSO4·7H2O 0.2g、K2HPO40.1 g、NaCl 0.1g、甘露醇10g,pH为7.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朱砂根产生毛状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YMB固体培养基的配方为:酵母膏1g、MgSO4·7H2O 0.2g、K2HPO4 0.1g、NaCl 0.1g、甘露醇10g、琼脂12g·L-1,pH为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朱砂根产生毛状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外植体预培养过程为:将组培的朱砂根无菌苗叶片外植体剪成1cm2大小,在1/2MS培养基上预培养两天后,用活化好的菌液浸泡25~30min,伤口即为浸染切面,中途轻轻晃动,预培养后用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多余菌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朱砂根产生毛状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除菌培养基每7d更换一次,除菌培养基中头孢噻肟钠Cef浓度按照100mg·L-1·7d-1依次递减,分别为500mg·L-1、400mg·L-1、300mg·L-1、200mg·L-1、100mg·L-1、0mg·L-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朱砂根产生毛状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每次继代时均剔除污染、褐化、死亡外植体以及不具备离体自主生长的根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效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朱砂根产生毛状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毛状根诱导的外植体与发根农杆菌共培养、除菌培养以及后续继代培养均在无激素培养基上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937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藜麦茎段组培快速繁殖方法
- 下一篇:一种黄果野鸦椿的组织培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