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氧化处理变压吸附脱碳装置排放气中CO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84555.2 | 申请日: | 2019-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8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 发明(设计)人: | 郑勇;李又福;陈理;朱代希;余兰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达科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6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何渊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吸附脱碳装置 排放 催化氧化处理 催化氧化反应器 出口气体 换热器 换热 变压吸附脱碳 加热器 达标排放 高空排放 排放标准 氧化反应 达标 放气 可用 加热 环保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氧化处理变压吸附脱碳装置排放气中CO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放气CO无法达标排放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催化氧化处理变压吸附脱碳装置排放气中CO的方法,将含CO、H2的变压吸附脱碳装置排放气与计算配入空气在换热器中混合均匀后经加热器加热至所需温度后通入到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发生氧化反应,反应生成H2O和CO2,催化氧化反应器反应后的出口气体CO含量≤800ppm达到排放标准,出口气体进入所述换热器与变压吸附脱碳排放气换热,经换热后达标高空排放。该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环保达标问题,可用于变压吸附脱碳装置排放气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催化氧化处理变压吸附脱碳装置排放气中CO的方法。
背景技术
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整洁的居住环境,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对环境的治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变压吸附气体吸附分离技术在钢铁、气体、电子、石油和化工等行业气体回收净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变压吸附作为气体净化装置,是依靠压力的变化来实现吸附与再生,在再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放气(逆放气和解析抽空气),排放气中含有高浓度CO2酸性气体以及一定量的CO,其中CO 是一种有毒的易燃、易爆的气体,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对人类和动物有致命伤害,当空气中CO 含量为2.0×10-5mol/L 时,两小时之内人就会出现头晕和呕吐现象,当含量达到1.2% 时,会在1-3min 内致人死亡,因此一氧化碳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六项基本控制污染物项目之一,消除CO污染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各地方政府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对CO排放做了严格的规定,如北京的DB11/501-2017、上海的DB31/933-2015、河北的DB13/487-2002等对CO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制为1000mg/Nm3。
现有的变压吸附脱碳生产装置逆放气管道是直接对天排放,解析抽空气若不回收利用也直接排放,直接放空气中的CO2酸性气体和有毒的CO不仅造成周边环境污染,而且由于放空气中的CO2酸性气体具有腐蚀性对设备的安全运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逆放气和抽空气并不是在一起排放的。因此,解决这一类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一种催化氧化处理变压吸附脱碳装置排放气中CO的方法,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手段实现的:
一种催化氧化处理变压吸附脱碳装置排放气中CO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含CO、H2、CO2等的变压吸附脱碳排放气与计算配入空气在气气换热器中混合均匀后,经加热器加热至所需温度后通入到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H2O和CO2,反应后的气体CO含量≤800ppm,催化氧化反应器的出口气体进入所述换热器与变压吸附脱碳排放气换热后达标高空排放。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氧化反应器中采用的催化剂为包括铂、钯任意一种或铂钯二种组合的贵金属蜂窝催化剂或非贵金属蜂窝催化剂,优选贵金属蜂窝催化剂。
进一步的,所述变压吸附脱碳排放气进入催化氧化反应器空速:5000~20000 h-1;进入反应器的温度:150~250℃;反应压力:3~200kPa.g,氧化反应转化率大于90%。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操作温度为0~500℃;加热器操作温度为150~250℃;催化氧化反应器操作温度为50~600℃、操作压力为3~200kPa.g。
一种上述任一催化氧化处理变压吸附脱碳装置排放气中CO的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达科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省达科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45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