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精准调节角度倾斜钢管混凝土柱与环形梁的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82414.7 | 申请日: | 2019-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9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 发明(设计)人: | 柯麟质;龙贻周;蒋勇;魏庆梅;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18 | 分类号: | E04G21/18;E04G21/14;E04G21/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付金星 |
| 地址: | 400042***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环梁 施工 钢管混凝土柱 角度倾斜 钢管柱 环形梁 混凝土浇筑 测量定位 底板平台 吊装就位 钢筋制作 环保效益 施工工期 梁钢筋 外侧模 职业病 绑扎 放样 钢柱 抗剪 吊装 成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精准调节角度倾斜钢管混凝土柱与环形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斜扭钢管柱测量定位;斜扭钢柱吊装;斜扭钢管柱调节;环梁放样和计算;环梁钢筋制作;环梁绑扎及环梁底板平台安装;外侧模安装;环形抗剪梁钢筋吊装就位;混凝土浇筑。本施工方法具有施工简单、质量可靠、施工工期短、劳动强度低、降低劳动者职业病几率、环保效益明显等特点,是一项成熟的、可靠的技术,确保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精准调节角度倾斜钢管混凝土柱与环形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钢管混凝土中的混凝土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钢管具有良好的抗弯能力,在一起作用时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延性、防火性、抗震性、耐腐蚀性能都大大提高。利用钢管壁对内部混凝土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混凝土的自然损坏,增加耐久性。因此钢管混凝土被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结构、地铁车站、大跨工业厂房等建筑物。近年来,随着建筑结构外形和使用功能的复杂化与多样化,在一些结构中为了满足建筑造型的要求,结构中需要有一部分倾斜角度很大的钢管混凝土柱,为提高倾斜钢管混凝土柱的延性和及保证结构的可靠性减小钢管柱截面面积,倾斜钢管混凝土柱需与钢筋混凝土抗剪环形梁配合作用,钢管斜柱和抗剪环形(斜)梁主要是传递框架梁端的弯距和剪力,有效减小了柱子截面尺寸,提高了柱子的延性,满足了建筑的造型,促进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倾斜柱与环形梁相交施工该部位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造型独特、施工难度大。如何解决斜扭钢管混凝土柱抗剪环形梁施工技术难题,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因此亟需采用新的施工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精准调节角度倾斜钢管混凝土柱与环形梁的施工方法,本施工方法具有施工简单、质量可靠、施工工期短、劳动强度低、降低劳动者职业病几率、环保效益明显等特点,是一项成熟的、可靠的技术,确保施工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精准调节角度倾斜钢管混凝土柱与环形梁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斜扭钢管柱测量定位;
步骤2、斜扭钢柱吊装;
步骤3、斜扭钢管柱调节;
步骤4、环梁放样和计算;
步骤5、环梁钢筋制作;
步骤6、环梁绑扎及环梁底板平台安装;
步骤7、外侧模安装;
步骤8、环形抗剪梁钢筋吊装就位;
步骤9、混凝土浇筑。
可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斜扭钢管柱测量定位具体为:
步骤1.1、施工前将工程所有斜柱的运行轨迹及倾斜度、相对应的坐标全部计算出;
步骤1.2、施工中采用全站仪在楼地面定位出钢柱的就位点及倾斜点,即开始安装钢柱。
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斜扭钢柱吊装具体为:
步骤2.1、首先吊装斜柱时在吊装钢丝绳上设置一个5t手拉葫芦,在钢柱就位前利用手拉葫芦将斜柱调节成就位角度后方可就位;
步骤2.2、钢柱就位后,利用经纬仪定位楼层面已定好的倾斜点向斜柱端部观测,另一方向同时也采用经纬仪观察钢柱变化,下一节钢柱安装前利用全站仪将钢柱就位点用记号笔反映在下节钢柱上,在每节柱安装完毕后,采用经纬仪坐标测量法对柱顶标高进行测量,其中,倾斜钢管柱标高H计算:H=H1+H2+H3;H2=L3*taga;L3=sqrt(L1+L2);所以H=H1+sqrt(L1+L2)*taga+H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824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