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746930.4 | 申请日: | 2019-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9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 发明(设计)人: | 迪马·科诺瓦洛夫;吕仲维;孔逸明;竺洪佳;童永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特种电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9/193 | 分类号: | H02K9/193;H02K5/20;H02K15/00;H02K1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潘钦颖 |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回路 电机 歧管 冷却水 输出管 输入管 回路结构 超高效电机 新能源汽车 冷却系统 连接电机 加工 转子 定子加工 二次冷却 工作效率 回路组件 降温处理 冷却降温 冷却组件 连续提供 使用寿命 制冷机组 试运行 气冷 装配 | ||
1.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热水歧管和冷却水歧管,所述热水歧管通过第二冷却回路输出管和第一冷却回路输出管连接所述电机,所述冷却水歧管通过第二冷却回路输入管和第一冷却回路输入管连接所述电机,所述热水歧管和所述冷却水歧管连接制冷机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外壳、后端盖、前端盖、定子和转子,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定子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转子转动连接在所述定子的中心处,所述外壳、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冷却回路组件,所述定子上设置有第二冷却回路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上设置有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组件包括冷却直管和冷却衔接槽,所述冷却直管均匀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呈环形设置,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上均设置有定位环,所述冷却衔接槽均匀设置在所述定位环上,且所述前端盖上的所述冷却衔接槽与所述后端盖上的所述冷却衔接槽相互交错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冷却直管之间通过所述冷却衔接槽连通,所述第一冷却回路输出管和所述第一冷却回路输入管分别连通所述冷却直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回路组件包括冷却回路盘管,所述冷却回路盘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定子上,且所述冷却回路盘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冷却回路输出管和所述第二冷却回路输入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定子单体,所述定子单体首尾连接形成环形结构,所述定子单体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内设置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单体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卡块和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相匹配,所述卡块通过紧固螺钉贯穿所述卡槽,实现相邻两个所述定子单体之间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单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条,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上均匀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条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定子单体之间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冷却回路盘管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定子单体的外侧面之间形成装夹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超高效电机冷却系统回路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电机加工
a、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外壳的尺寸,通过浇注成型形成所需的外壳,在浇注时,使冷却直管、限位槽与外壳一体成型,在浇注时保证每个冷却直管尺寸相等,且呈环形分布在外壳的圆周上,限位槽均匀分布在外壳的内侧面上,并对限位槽和冷却直管进行打磨处理;
b、然后根据外壳的尺寸确定前端盖和后端盖的尺寸大小,通过浇注成型形成所需的前端盖和后端盖,在浇注前端盖和后端盖时,使定位环与前端盖和后端盖一体成型,并保证定位环上的各个冷却衔接槽尺寸相等,对加工后的冷却衔接槽进行打磨处理,同时在前端盖上开设轴孔;
c、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制作相应的转子,使转子上的转轴与轴孔相匹配,并在转轴上安装叶片,再沿着转子的轴向水平均匀开设通风孔,使通风孔呈环形均匀设置在转子的圆周上;
2)定子加工
a、首先根据外壳和转子的尺寸确定定子的尺寸,并制作相应的定子单体,每个定子单体均呈扇形结构,在加工定子单体时,使定子单体内侧面上的绕线槽与定子单体一体成型,并对加工后定子单体的外侧面进行打磨处理;
b、然后沿着定子单体的外圆周侧面水平安装与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条;
c、接着沿定子单体的两个连接端面上分别对称安装卡块和卡槽,并卡块和卡槽相匹配,同时在两个连接端面上位于卡块和卡槽的上方均开设定位孔,该定位孔为半圆形定位孔,当两个定子单体连接后形成一个完整圆形的定位孔,同时在定子单体的外圆周侧面上开设装夹槽;
d、最后在绕线槽上安装定子绕组;
3)第二冷却组件加工
a、首先根据定位孔的尺寸及定子的尺寸确定冷却回路盘管的尺寸大小,通过拉拔成型形成直管,保证直管的壁厚和孔径均匀相等;
b、然后根据相邻两个定位孔之间的间距通过弯折机对直管进行等间距弯折,形成所需的冷却回路盘管;
4)回路组件加工
a、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制作相应的热水歧管和冷却水歧管,在热水歧管和冷却水歧管的一侧均开设两个第一连接孔,在另一侧开设一个第二连接孔;
b、然后根据管路的布设路径制作相应长度的第一冷却回路输入管、第一冷却回路输出管、第二冷却回路输入管和第二冷却回路输出管,并对第一冷却回路输入管、第一冷却回路输出管、第二冷却回路输入管和第二冷却回路输出管的管径和壁厚进行检测,确保各个管路检测合格;
5)回路结构装配
a、首先将加工好的两个定子单体套接在冷却回路盘管的两侧,使冷却回路盘管插入两个定子单体之间的定位孔内,再将一侧定子单体上的卡块插入另一侧定子单体的卡槽内,通过紧固螺钉进行固定连接,直至所需的定子单体首尾连接安装完毕;
b、然后将定子插入外壳内,使定子外侧的限位条限位在外壳内侧面上的限位槽内,通过螺钉将定子与外壳进行固定;
c、接着将后端盖固定安装在外壳的一侧,使后端盖上的冷却衔接槽与相邻两个冷却直管连通,并做好密封处理,同时将冷却回路盘管的两个接口穿过后端盖上的安装孔;
d、再将加工好的转子插入定子的内部,将转子的一端连接在后端盖的中心处,另一端限位在前端盖的轴孔上,使前端盖靠近外壳,将前端盖上的冷却衔接槽与外壳内相邻的两个冷却直管连通,确保前端盖上的冷却衔接槽与后端盖上的冷却衔接槽相互交错设置,将前端盖与外壳密封固定;
e、最后将加工好的热水歧管和冷却水歧管分别通过第一冷却回路输出管和第一冷却回路输入管与外壳内的冷却直管连通,再将热水歧管和冷却水歧管分别通过第二冷却回路输出管和第二冷却回路输入管与冷却回路盘管的两个接口连通,接着将热水歧管和冷却水歧管的另一侧与制冷机组连通;6)电机试运行
先启动电机运行30min,再通过制冷机组将冷却液通过冷却水歧管经第一冷却回路输入管连续输入外壳内的冷却直管中,经冷却直管换热后由第一冷却回路输出管输入热水歧管内,再流向制冷机组,实现一次水冷,然后将通过制冷机组将冷却液通过冷却水歧管经第二冷却回路输入管连续输入外壳内侧的冷却回路盘管中,经冷却回路盘管换热后由第而冷却回路输出管输入热水歧管内,再流向制冷机组,实现二次水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特种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特种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693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