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显示隔振频率和调整平衡位置的管路振动隔离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41002.9 | 申请日: | 2019-08-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78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胡展;徐彦昭;郑钢铁;贾地;缪旭弘;周涛;毛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L3/11 | 分类号: | F16L3/11;F16L55/0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王艳斌 |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频率 调整 平衡 位置 管路 振动 隔离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显示隔振频率和调整平衡位置的管路振动隔离装置,该装置包括:分瓣金属卡环通过螺栓或卡口连接并固定被隔振对象;承载弹性元件按照预设角度以串联方式和/或并联方式设置,以承受并传递被隔振对象的载荷;载荷平衡位置显示标记组件用于获取并显示隔振器受到载荷时隔振频率;弹性元件位置调整装置与载荷平衡位置显示标记组件相连,以根据频率调整承载弹性元件和被隔振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隔振器受到的载荷满足预设频率要求。该装置在满足隔振的刚度、阻尼要求的基础上,引入实际载荷静平衡位置标记显示、静平衡高度位置调整功能,具有隔振频率可检测和可调整静平衡位置的特点,解决频率和平衡位置不确定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结构与装置隔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显示隔振频率和调整平衡位置的管路振动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很多动力系统具有庞大的管路系统,管路系统不仅传输液体,而且也影响了动力机械的质量特性,此外,液体压力脉动和紊流等流体运动同时产生振动。为降低管路振动到结构的传递,需要对管路进行振动隔离。但管路振动隔离的难点在于管路的柔性,因柔性的存在,每个支撑或悬吊点的载荷受到其它点的影响,这样,根据管路结构质量特性选择的各个支撑/悬吊点的振动隔离装置的工作频率可能不在期望的范围内。如果隔振器具有非线性特征,则质量特性的偏移会给隔振频率带来显著的影响。而质量特性的变化也会导致静平衡位置的变化,这就会给管路带来附加载荷。对于管路而言,如果要隔离管路振动到安装结构的传递,则每个振动隔离装置所承受的结构重量会因其它振动隔离装置所承受结构重量的变化而变化。受到管路弹性变形的影响,很可能一个或多个振动隔离装置的弹性元件工作在死区内,而其它振动隔离装置因承受的结构重量过轻,而隔振频率远高于期望值,进而形成对振动传递的放大。这就提出了振动隔离装置的静平衡位置可调和隔振频率可以显示的需求。
传统的振动隔离装置的设计假设被隔振对象的载荷已知,因此,不具备处理上述问题的能力。此外,为降低成本,很多振动隔离装置采用橡胶材料作为弹性元件,但橡胶弹性元件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这也影响了振动隔离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显示隔振频率和调整平衡位置的管路振动隔离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可显示隔振频率和调整平衡位置的管路振动隔离装置,包括:分瓣金属卡环通过螺栓或卡口连接并固定被隔振对象;至少一个承载弹性元件按照预设角度以串联方式和/或并联方式设置,以承受并传递所述被隔振对象的载荷;载荷平衡位置显示标记组件用于获取并显示隔振器受到载荷时隔振频率;弹性元件位置调整装置与所述载荷平衡位置显示标记组件相连,以根据所述频率调整所述承载弹性元件和所述被隔振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隔振器受到的载荷满足预设频率要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可显示隔振频率和调整平衡位置的管路振动隔离装置,适用于管路重量不能够预先知道的振动隔离装置实现方法,解决因此产生的频率不确定和平衡位置不确定问题,从而与普通振动隔离装置相比,本发明在满足隔振的刚度、阻尼要求的基础上,引入实际载荷静平衡位置标记显示、静平衡高度位置调整功能,在不影响振动隔离效果的情况下,具有隔振频率可检测和可调整静平衡位置的特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可显示隔振频率和调整平衡位置的管路振动隔离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被隔振对象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分瓣金属卡环中间,所述分瓣金属卡环和所述被隔振对象的部分结构之间通过刚性接触或添加阻尼弹性材料接触。
可选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承载弹性元件为线性弹簧,所述线性弹簧包括金属卷弹簧、金属机加弹簧和金属开槽弹簧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41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