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温冷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701479.4 | 申请日: | 2019-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1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孙旭临;陆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5D11/04 | 分类号: | F25D11/04;F25D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荣红颖;王蔚林 |
| 地址: | 20003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低温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超低温固体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温冷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冷源材料的原料包括:二氧化碳气体和流体基质,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和流体基质的摩尔比为(0.01~2):1,优选为0.2:1。流体基质包括:液氩、氩气、液氮、氮气、液氮浆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本发明的冷源材料是二氧化碳微纳米流体或二氧化碳微纳米糊,或为微纳米二氧化碳增强的氩/氮基超低温两相复合材料,其相变温度低于零下150℃,是一种新型可靠、清洁无残留的、方便的冷源材料,尤其可以在干细胞等生物医药,或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等领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低温固体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温冷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干细胞治疗目前在全球开展了多项临床实验,覆盖了140多种疾病,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干细胞的普及和应用不仅仅需要生物医药领域的突破,也需要周边支撑技术的突破。很多国家政府,如日本政府从2012年开始有组织地研发周边支撑技术。其中超低温(零下150℃)保存和冷链运输技术是周边支撑技术的重要一环。而这个技术的突破需要一个可靠的,清洁无残留的,方便的材料作为冷源。固体二氧化碳干冰是现存的可靠的,清洁无残留的,便利的冷源材料,但温度只能达到零下80℃(大气压下升华温度)。虽然零下80℃干冰也可用于保存细胞和组织,但是生物领域公认的干细胞的长期保存温度需要低于零下136℃,该温度是细胞内含水多糖的玻璃化迁移温度。因此,珍贵而纤弱的干细胞的保存和运输需要在低于零下136℃下(通常为零下150℃)高质量地进行,且温度追溯要求的比疫苗更为严格。
目前,最常用的超低温冷源是液氮(零下196℃)。液氮用于超低温运输生物样本时,要使用装有液氮吸附材料的杜瓦罐,才能作为一般货物运输。这种装有吸附材料的杜瓦罐又叫做干式液氮罐,液氮吸附过程时间很长,从冷却到吸附可长达24小时。目前将液氮灌装到杜瓦罐里都是人工操作,而且杜瓦罐的内部的吸附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易衰退不易把握,因此将液氮作为超低温冷源的成本较高、质量管理不易。进一步研究,固体氩(Ar)是液态氩在零下189℃时凝固成的固体,曾被美国NASA用于太空中的探测仪器的小型冷却器。固氩块蒸汽压为0.6大气压,在低气压的太空中升华,也是洁净,安全的超低温冷源。但是在大气环境下,固体氩在零下189℃先融化为液体,然后才在零下186℃气化,其间的液体氩由于流动性,不被看作安全的超低温冷源,不能直接使用。
在目前的高端气体应用市场中,低温冷源的技术还有:液氮纳米糊,指的是气相二氧化硅粒子被美国NASA用于制作液氮糊;液氮纳米流体,指的是把金属或非金属纳米粉体分散到水、醇、油等传统换热介质中,制备成均匀、稳定、高导热的新型换热介质,这是纳米技术在1995年应用于热能工程这一传统领域的创新性的研究,该研究发现在液氮中加入3%Al2O3或SiO2纳米粒子将有利于传热。但是,这两种技术在低温领域应用的缺陷为:液氮蒸发后的气相二氧化硅成为污染源。
所以,目前的科研和实践中,需要一种新型的超低温冷源材料,温度等于或低于零下150℃,蒸发后不留下任何污染源,为生物材料尤其是干细胞的储存和运输带来安全和便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低温冷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制备得到低于零下150℃的、无残留的冷源材料。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超低温冷源材料,所述冷源材料的原料包括:二氧化碳气体和流体基质,所述二氧化碳气体和流体基质的摩尔比为(0.01~2):1,优选为0.2:1。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流体基质包括:液氩、氩气、液氮、氮气、液氮浆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优选地,所述流体基质选自:液氩;或:氩气;或:液氮;或:液氮浆;或:氮气,和液氮或液氮浆;或:氩气,和液氩。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流体基质为液氩或/和液氮或/和液氮浆时,所述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7014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气体调节的冰箱保鲜装置
- 下一篇:夏季集中供冷的循环系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