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北斗/GNSS和动态BIM的施工现场高精度监控体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92873.6 | 申请日: | 2019-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7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 发明(设计)人: | 耿裕华;徐卓;周昕;李星星;郭斐;顾东峰;李通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50/08;G01S19/4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汉钦 |
| 地址: | 226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现场 北斗 精度监控 传统测量方式 无线传输技术 高精度定位 高精度监测 传统测量 节点坐标 精度控制 施工规模 施工项目 现场地形 可视化 纠偏 施工 改写 测量 引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GNSS和动态BIM的施工现场高精度监控体系、方法。传统测量方式对于现场地形复杂、施工规模较大的施工项目而言,在测量精度和效率等方面差强人意。本发明通过在传统测量技术中引入北斗高精度定位,结合现代无线传输技术,建立施工现场实时高精度监测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BIM(D‑BIM)技术,通过改写BIM构件mesh文件的节点坐标,建立施工BIM模型,对比设计BIM模型和施工BIM模型,实现施工现场全过程实时可视化精度控制和科学纠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工程测量领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北斗/GNSS和动态BIM的施工现场高精度监控体系。
背景技术
传统施工测量利用全站仪、光电测距仪实现对建筑的精度控制。一般而言,在低层建筑或普通高层建筑,传统测量工具的应用即能满足设计要求。但是现阶段,地下工程、超高层建筑层出不穷,高速公路、铁路屡见不鲜。上述工程无一例外,对测量精度有着严格的要求,而传统测量技术,依靠光学引测不断扩大测量范围,这就导致整个测量过程引测次数不断增加,累积误差不断增大。一旦累积误差超过阈值,不仅影响结构施工,还干扰了后续工程的施工。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引入定点,减少引测次数,降低累积误差。但是,施工一旦开始之后,除了场地外的原点外,只能在结构上临时选择定点,但这些定点的精度随累积误差的增加而降低。
随着北斗组网卫星不断增加,配套定位服务不断丰富,卫星高精度定位算法不断优化,在超高层建筑屋顶开放空间上,北斗高精度定位已可提供mm级定位精度。
在上述成果基础上,本发明专利进一步阐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引入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与全站仪、光电测距仪、激光扫描仪共同组建高精度监控系统,并结合我司动态BIM技术,专利号2018108678919,专利名称: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和BIM的施工现场综合空间监测体系,进一步建立结构施工精度实时监控系统。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及时了解、控制建筑施工的精度,提供一种基于北斗/GNSS和动态BIM的施工现场高精度监控体系。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北斗/GNSS和动态BIM的施工现场高精度监控体系,包括卫星高精度定位装置、高精度测绘设备、以及计算机;
卫星高精度定位装置,用于移动控制网的高精度监测、提供移动控制网中基站的高精度定位原点坐标、提供移动控制网中移动站的高精度定位相对坐标;
高精度测绘设备,用于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精度监测,获得与移动站定位点、结构关键点之间的测量数据,通过无线通讯传输至计算机,其中,测量数据包括相对距离、相对方向角、高差等参数;
计算机内的软件,包含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卫星高精度定位装置的高精度定位算法,区域坐标转化算法,测量数据共享协议,施工BIM模型和设计BIM模型的对比、分析算法;
计算机,用于建立设计BIM模型,根据卫星高精度定位装置、高精度测绘设备的监测,通过计算机内软件的高精度定位算法,通过坐标转换,计算结构关键点的施工坐标,并更新为施工BIM模型,分析基于动态BIM理论的结构精度。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卫星高精度定位装置由北斗接收机、全天候供电系统组成,其中全天候供电系统包括锂电池、太阳能电板;
高精度测绘设备包括光电测距仪、全站仪、激光扫描。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施工作业面上方设有1~2个卫星高精度定位装置,施工作业面上方的卫星高精度定位装置为流动站;
非施工作业面不受干扰区域布置有2个卫星高精度定位装置,非施工作业面不受干扰区域上方的卫星高精度定位装置为基准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928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