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6-二(氨基苯氧基)-N-(2-氨基芴)苯甲酰胺单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88079.4 | 申请日: | 2019-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7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 发明(设计)人: | 牛永生;翟圣先;卫爱民;董端;柴德源;林广成;胡春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阳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7C235/64 | 分类号: | C07C235/64;C07C231/12;C09K11/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廖曾 |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 苯氧基 甲酰胺 单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荧光活性的对称2,6‑二(氨基苯氧基)‑N‑(2‑氨基芴)苯甲酰胺高分子单体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本发明通过对氨基苯酚或者间氨基苯酚与2‑芴基‑2,6‑二氟苯甲酰胺一步反应制得该单体。本方法合成的单体中,既含有可以进一步发生聚合的苯胺片段又含有具有荧光活性的芴基片段,用于进一步合成具有荧光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荧光活性的对称2,6-二(氨基苯氧基)-N-(2- 氨基芴)苯甲酰胺高分子单体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
技术背景
理想的电致发光材料可以同时具有好的载流子传输性能与良好的发光性能,一般情况下,强给电子基团可以提高材料的空穴传输性能,强吸电子集团与共轭则可以提高材料的电子传输性能,因此同时具备“给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共轭”体系的有机分子往往可以成为有制备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潜在物质。这类材料若制成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但可以节省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器件的商业价值。
芴主要是从煤焦油中分离出来,其衍生物也是合成精细化学品的重要原料,其可以广泛应用于塑料、染料、医药、农药与功能材料等领域。芴类化合物的2,7,9-位的C-H键相对活泼,易于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得到芴的衍生物。基于其特点,化学家往往在芴环上引入各种的功能基团来提高其荧光量子产率,从而使其具有成为较高荧光量子产率的有机光电材料,特别是制备有机蓝光材料。
然而,在大分子类电致发光材料方面,同时带有“给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共轭”体系的对称有机芴类高分子单体却公开报道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荧光活性对称2,6-二(氨基苯氧基)-N-(2- 氨基芴)苯甲酰胺高分子单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的制备方法是将2-胺基芴与2,6-二氟苯甲酰氯进行酰胺化反应得到2-芴基-2,6-二氟苯甲酰胺,再通过氟代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与氨基苯酚进行反应,合成同时含有可以进一步发生聚合的苯胺片段和具有荧光活性的芴基片段的高分子单体化合物。这种同时带有“给电子基团-吸电子基团/ 共轭”体系的有机芴类星状分子具有较高的荧光发射效率,是一个对称的分子,并且具有成为大分子类电致发光材料的潜力,符合高分子材料多功能应用化的发展趋势。
本发明所述具有荧光活性对称2,6-二(4-氨基苯氧基)-N-(2-氨基芴)苯甲酰胺高分子单体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
上述结构单体其斯托克斯位移值较小,激发态分子的能量损失较低,发光效率较高,为一种比较优秀的蓝光材料。
本发明所述2,6-二(4-氨基苯氧基)-N-(2-氨基芴)苯甲酰胺高分子单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2-芴基-2,6-二氟苯甲酰胺的合成:控温0℃下,将2-氨基芴和三乙胺加入二氯甲烷中,然后开始滴加2,6-二氟苯甲酰氯,随后保温0℃反应;反应结束,将上述混合液倒入冰水中,沉降过滤,得到2-芴基-2,6-二氟苯甲酰胺;
第二步:2,6-二(氨基苯氧基)-N-(2-氨基芴)苯甲酰胺高分子单体的合成:将氨基苯酚和碳酸钾或碳酸铯加入DMF/甲苯混合溶剂中,在 140℃反应2h,然后加入2-芴基-2,6-二氟苯甲酰胺,接着升温至 160-180℃反应15-20h;反应完毕,倒入冰水中,沉降过滤,得到2,6-二(氨基苯氧基)-N-(2-氨基芴)苯甲酰胺高分子单体;其中,氨基苯酚选自对氨基苯酚或间氨基苯酚。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步中,2-氨基芴溶于二氯甲烷溶剂中的浓度在0.2-0.5mol/L。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步中,2-氨基芴、三乙胺与 2,6-二氟苯甲酰氯摩尔比为1:1.5-2.0:1.2-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阳工学院,未经安阳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80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