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86607.2 | 申请日: | 2019-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3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黄幸国;胡启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久丰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B01D45/16;B01D53/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处理 系统 及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送桶,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传送桶左侧的处理箱。该一种污泥处理系统,通过抽风机将传送桶内部产生的废气抽出并排入锥桶内部,含带有燃烧灰烬的废气通过锥桶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进行去除,同时离子发散装置对净化箱的内部发射出带有正、负电荷的氧离子,氧离子能够与废气进行结合净化,废气经过离子发散装置的净化后通过排风管排出,解决了现有的污泥处理系统不具备对废气进行处理的效果,存在有害气体残留的问题,同时直接排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不符合环保的理念的问题,该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具备净化环保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水处理程度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污泥残余物需要加以处理,除非是利用土地处理或污水塘处理污水,否则一般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设有污泥处理设施,对现代化的污水处理厂而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已成为污水处理系统运行中最复杂、且花费最高的一部分。
污泥处理系统是由几种不同的处理设备连接组成,但是现有的污泥处理系统不具备对废气进行处理的效果,存在有害气体残留的问题,同时直接排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不符合环保的理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及其处理工艺,具备净化环保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污泥处理系统不具备对废气进行处理的效果,存在有害气体残留的问题,同时直接排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不符合环保的理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传送桶,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传送桶左侧的处理箱,所述传送桶的左端贯穿处理箱并延伸至处理箱的内部,所述处理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位于传送桶内部的燃烧器,所述连接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锥桶,所述锥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输出端与锥桶的左侧连通,所述锥桶的内部设置有轴管,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位于锥桶右侧的净化箱,所述轴管的顶端依次贯穿锥桶与净化箱并延伸至净化箱的内部,所述净化箱的右侧连通有排风管,所述净化箱的顶部连通有离子发散装置。
优选的,所述净化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割板,所述分割板位于轴管的右侧,所述分割板的表面开设有扰流孔。
优选的,所述锥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套设在轴管表面的定位框,所述定位框位于净化箱的顶部,所述定位框的内表面与轴管的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处理箱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辅助风机,所述辅助风机的输出端延伸至传送桶的左侧并连通有扩风罩,所述扩风罩位于燃烧器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位于连接板内部的螺旋杆,所述连接板的顶部连通有位于处理箱内部的接料桶,所述接料桶位于传送桶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抽风机的左侧设置有机械密封装置,所述传送桶的输出轴为空心管状,所述传送桶的输出轴与机械密封装置的动态端连通,所述抽风机的输入端与机械密封装置的静态端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污泥处理系统,通过抽风机将传送桶内部产生的废气抽出并排入锥桶内部,含带有燃烧灰烬的废气通过锥桶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进行去除,同时离子发散装置对净化箱的内部发射出带有正、负电荷的氧离子,氧离子能够与废气进行结合净化,废气经过离子发散装置的净化后通过排风管排出,解决了现有的污泥处理系统不具备对废气进行处理的效果,存在有害气体残留的问题,同时直接排放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危害,不符合环保的理念的问题,该一种污泥处理系统,具备净化环保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久丰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久丰生态环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6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