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83833.5 | 申请日: | 2019-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9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钟环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环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D45/00 | 分类号: | F02D45/00;G09B9/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69 | 代理人: | 杨昕昕;董云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模块 采集模块 汽车发动机 电控系统 发动机电控系统 冷却液温度信号 凸轮轴位置信号 曲轴位置信号 温度采集模块 信号采集模块 控制精准度 模拟发动机 凸轮轴位置 氧浓度信号 爆震信号 动态响应 接口单元 模块接收 曲轴位置 数据通讯 准确控制 冷却液 喷气量 上位机 爆震 指令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包括信号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所述采集模块包括氧采集模块、曲轴位置采集模块、凸轮轴位置模块、冷却液温度采集模块以及爆震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采集的氧浓度信号、曲轴位置信号、凸轮轴位置信号、冷却液温度信号以及爆震信号输送到控制模块;所述执行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执行模块接收到控制模块的指令,实现对喷气定时和喷气量的准确控制;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接口单元与上位机进行数据通讯。本发明发动机电控系统功能齐全,控制精准度高,动态响应快,能够实现连续模拟发动机的各种工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电控教学是发动机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执行器构成。由传感器将发动机不同工况下的各种信号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采集信号并进行计算处理来发出信号决定发动机喷油量、喷油时刻等,执行器根据电子控制单元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发动机的喷油、点火,从而实现电控功能。完整的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装置需要包含演示电控系统的机械原理、系统组成、电器特性和工况模拟、标定及故障仿真的功能,其中前三项属于静态功能,而工况模拟、标定和故障仿真属于动态功能培训。
目前已有很多投入使用的电控教学平台,这些平台采用实物、模型或者半实物模型发动机为主体,配有真实的油轨、喷油器,以及实物发动机上的传感器,都能展示出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但是上述电控教学平台主要能够实现静态原理的培训,由于采用真实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不能实现发动机的各种传感器信号的连续调节,因此不能模拟各种工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 包括信号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和执行模块;
所述采集模块包括氧采集模块、曲轴位置采集模块、凸轮轴位置模块、冷却液温度采集模块以及爆震采集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采集的氧浓度信号、曲轴位置信号、凸轮轴位置信号、冷却液温度信号以及爆震信号输送到控制模块;
所述执行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相连接,执行模块接收到控制模块的指令,实现对喷气定时和喷气量的准确控制;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接口单元与上位机进行数据通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氧采集模块、曲轴位置采集模块、凸轮轴位置模块、冷却液温度模块以及爆震采集模块分别为氧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和爆震传感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执行模块包括喷油器、点火线圈、怠速控制阀、油泵、冷却风扇和废气再循环电磁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点火线圈包括外壳和火花塞,所述外壳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线圈、弹簧和高压端子,所述线圈位置上设有贯穿外壳的铁芯,所述火花塞从外壳的下端伸入与高压端子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油泵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轴承,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轴承靠近进油口的一端连接有叶轮,所述轴承的中部连接有转子,所述出油口内设有止回阀。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进气采集模块,所述进气采集模块包括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气压力传感器包括流通管、电控组件和样气管,所述流通管内分别设有金属箔敏感元件和空气温度传送电阻,所述金属箔敏感元件位于空气温度传送电阻的后方,所述金属箔敏感元件进而空气传送电阻均与电控组件连接,所述电控组件位于流通管的外表面上,所述样气管由流通管的一端伸入到流通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环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环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838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