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及冲击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61555.3 | 申请日: | 2019-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0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 发明(设计)人: | 胡骞;林磊;刘洁丽;袁佳莹;谢永洋;汪锐;张连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16 | 分类号: | F16F9/16;F16F9/32;F16F9/34;F16F9/48;G01M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缓冲 装置 冲击 设备 | ||
1.一种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活塞套组件,所述活塞套组件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活塞套组件构造出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活塞套组件上设有安装口;
往复运动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空腔内,至少部分所述往复运动组件背离所述壳体凹陷以形成节流口;
凸台,朝向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组件的外壁上,所述凸台伸入所述安装口内;
第一缓冲腔,靠近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活塞套组件上;
缓冲腔,由所述凸台、所述往复运动组件和所述壳体围设构成,所述缓冲腔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缓冲腔的第二缓冲腔和远离所述第一缓冲腔的第三缓冲腔;
其中,在所述往复运动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缓冲腔能够通过所述节流口与所述第二缓冲腔连通或断开,所述第二缓冲腔能够通过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组件上的连通口与所述第三缓冲腔连通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往复运动组件的底壁与所述活塞套组件的底壁围设构成第四缓冲腔;
所述主动受冲缓冲装置还包括回油口,所述回油口设置在所述往复运动组件上,所述第四缓冲腔能够通过所述回油口与所述第一缓冲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缓冲腔内的油液作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缓冲腔内的油液作用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套组件包括:
第一活塞套,靠近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缓冲腔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套上,所述第一活塞套的端面、所述凸台与所述往复运动组件构成所述第二缓冲腔;
第二活塞套,远离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活塞套的端面、所述凸台与所述往复运动组件构造出所述第三缓冲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运动组件包括:
缓冲活塞,所述缓冲活塞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缓冲活塞受力时可相对于所述活塞套组件运动;
受打击块,靠近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运动组件还包括:
止退套,夹设在所述受打击块和所述缓冲活塞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受冲缓冲装置还包括:
压力检测组件,所述压力检测组件与所述缓冲腔相连通,所述压力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缓冲腔内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壳本体和连接在壳本体一端的底板,所述壳本体和所述底板围设构成安装腔,所述活塞套组件、所述往复运动组件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主动受冲缓冲装置还包括:
限位盖,所述限位盖的一端扣接在所述壳本体的另一端上,所述限位盖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安装腔内并抵接在所述活塞套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所述限位盖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凹陷以形成嵌槽;
所述主动受冲缓冲装置还包括耐磨件,所述耐磨件位于所述嵌槽内,所述耐磨件与所述限位盖、所述活塞套组件的内壁面相平齐;
所述主动受冲缓冲装置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限位盖相连接,所述盖板用于将所述往复运动组件封装在所述空腔内。
10.一种冲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受冲缓冲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6155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