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工业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56724.4 | 申请日: | 2019-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4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 发明(设计)人: | 谭正;莫然;陈土贵;曲泓俐;朱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一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C3/06 | 分类号: | F28C3/06;F28F9/00;F28F27/00;B01D53/86;B01D53/78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气 出水通道 融合装置 储液箱 进液管 融合 工业尾气余热 高效回收 工业尾气 回收装置 排气管道 上端 进气管 尾气处理技术 螺旋输送机 出气机构 连通水气 尾气余热 一端设置 环保型 冷凝水 储液 下端 连通 余热 尾气 排放 吸收 | ||
本发明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工业尾气余热回收装置。本发明包括储液箱、进气管、进液管和水气融合装置,进液管和水气融合装置均设置于储液箱的上端;水气融合装置包括水气融合通道和出水通道,水气融合通道上设置有螺旋输送机,出水通道的一端连通水气融合通道的上部,出水通道的另一端设置于储液箱内;进液管的下端分别连通进气管和水气融合通道的下部;储液箱上端还设置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内设置有单向出气机构。本发明冷凝水充分吸收尾气中的热量,从而达到了高效回收尾气余热的效果。方便提高低低热值、低浓度工业尾气的处理效果,实现工业尾气中余热的高效回收及环保型排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的工业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气,是指企业厂区内燃料燃烧和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排入空气的含有污染物气体的总称。这些废气有: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氮氧化物、氯、氯化氢、一氧化碳、硫酸(雾)铅汞、铍化物、烟尘及生产性粉尘,排入大气,会污染空气。这些物质通过不同的途径呼吸道进入人的体内,有的直接产生危害,有的还有蓄积作用,会更加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不同物质会有不同影响。工业尾气在排放时,尾气中含有热量,为了避免热量流失,这些热量可以回收利用。但是,目前现有的工业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在回收尾气余热时容易发生尾气回流,而且现有的工业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对于工业尾气的余热回收效率也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工业尾气余热回收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的工业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储液箱、进气管、进液管和水气融合装置,进液管和水气融合装置均设置于储液箱的上端;水气融合装置包括水气融合通道和出水通道,水气融合通道上设置有螺旋输送机,出水通道的一端连通水气融合通道的上部,出水通道的另一端设置于储液箱内;进液管的下端分别连通进气管和水气融合通道的下部;储液箱上端还设置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内设置有单向出气机构。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储液箱的中部设置有过滤棉,出水通道的另一端贯穿于过滤棉下方的储液箱内。过滤棉可以避免未完全反应溶解于冷凝水内的气体得到缓冲,加长与冷凝水的反应时间,使得整体的反应时间更长,也使整体的余热回收效果更好。同时海绵也可以抑制被加热后的冷凝水的挥发,提高冷凝水的回收率。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过滤棉下端的储液箱内壁上设置有挡块。挡块可以对过滤棉的下沉位置进行限定,避免过滤棉在刚开始水位不足时下沉到储液箱的底部,以至于其位于出水通道的下方,起不到自自身的作用。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进液管内从上到下的交替排布有多个挡板。多个挡板等间距地分布在所述进液管的内侧壁上,用以阻止工业尾气直接流动至外部,而造成空气污染。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挡板的长度为进液管内径的0.5-0.75倍。具体的,挡板的长度可以但不仅仅限制于为进液管内径的0.5倍,也可以为0.55倍、0.6倍、0.65倍、0.7倍或0.75倍等等,在此范围内均可,不受具体限制,同时不在本范围内即可,本实施例给出的范围仅为优选范围,可以保证安装在进液管内的多个挡板之间并没有直线通道,进一步避免了工业尾气从进液管中外溢出去的可能性,从而避免造成空气污染。挡板的连接形式可以是与水平面平行的形式,也可以是向下倾斜的形式,这样更加便于冷凝水的下流;当挡板的连接形式为向下倾斜时,挡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长度则不小于进液管内径的0.5倍。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储液箱的上端还设置有中间管道,进液管的下端连通中间管道的一端,水气融合通道的下部连通中间管道的另一端,且中间管道的内底面为从一端到另一端高度逐渐降低的倾斜面。内底面的一端即与进液管的下端连通的一端,内底面的另一端即与水气融合通道的下部连通的一端,这样方便从进液管进入的冷凝水流自然的流向水气融合通道的下部,而不会受到任何的阻力,便于水气融合通道上安装的螺旋输送机的高效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一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一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67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