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连杆的抗拔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51028.4 | 申请日: | 2019-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3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 发明(设计)人: | 谢强;孙新豪;李晓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E01D19/04;F16F15/02 |
| 代理公司: | 31225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君如<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20009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震支座 摩擦摆 抗拔 上支座板 支座主体 双连杆组件 上部结构 下支座板 限位组件 双连杆 固接 结构抗震 双球面 支座板 倾覆 隔震 滑块 铰接 球铰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连杆的抗拔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包括支座主体,以及设置在支座主体两侧的抗拔机构,所述支座主体包括与基础固接的下支座板(2)、与上部结构固接的上支座板(1),以及布置在上支座板(1)和下支座板(2)之间的等半径双球面滑块(3);所述抗拔机构包括与上支座板(1)相铰接的双连杆组件,以及设置在下支座板(2)上的限位组件,所述双连杆组件与限位组件通过球铰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性地将双连杆应用于复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抗拔机构,解决了普通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可能产生的上部结构倾覆问题,同时又保证了复摩擦摆隔震支座原本的隔震性能不受影响,在结构抗震中有良好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震支座,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双连杆的抗拔复摩擦摆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隔震支座是设置于建筑、桥梁、大型电气设备底部的减隔震装置,既要承担上部结构的自重,又要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具有减小地震动输入、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摩擦摆隔震支座是一种具有较高减隔震效果的支座,其基本原理为:地震作用下,支座的上下支座板将发生相对滑动,滑块的凸球面与支座板的凹球面滑动摩擦耗能,减小地震动输入,消耗地震能量。
普通的摩擦摆隔震支座的结构没有竖向约束,即当作用于支座上的竖向压力变为向上的拉力时,上支座板将被拉起,与滑块的上表面脱离,导致支座不能产生滑动摩擦力耗能,甚至导致上部结构的整体倾覆。特别是用于高层建筑或大型变压器设备时,由于上部结构在水平作用下将产生巨大的倾覆力矩,会使部分支座上的压力转变成拉力,因而摩擦摆隔震支座必须配有抗拔抗倾覆措施才能应用于工程。
抗拔措施需要满足既限制支座竖向位移又不限制支座水平位移,因而需要设置一定的连接机构来实现。目前摩擦摆隔震支座的抗拔措施中用的连接机构主要是滑槽类机构,滑槽类机构理论上可以提供竖向的约束,同时不限制水平运动。
经检索,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420108057.9的实用新型“带有抗拉拔装置的摩擦摆式隔震支座”,包括抗拉拔装置、上座板、下座板、锚固螺栓、上板组件、下板组件摩擦摆式球面摆,上板组件安装在上座板上面,下板组件安装在下座板下面,上板组件和下板组件上均连接有锚固螺栓,摩擦摆式球面摆位于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的中部;抗拉拔装置,抗拉拔装置包括若干个安装在隔震支座中的抗拉拔块,抗拉拔块包括上安装件、下安装件和阻尼块;上安装件和下安装件分别连接在阻尼块的上端和下端。抗拉拔装置安装在上座板与下座板之间,上座板上设有导槽,抗拉拔装置的抗拉拔块上端插入到导槽中、下端与下座板相连接。抗拉拔装置为弹塑性材料制成的附加阻尼器,由两个以上对称安装在隔震支座的左右两边或前后两边的抗拉拔块组成;阻尼块是O型块或S型块;O型块由两块弧形金属块焊接而成或者由一整块金属块加工而成;S型块由一整块金属块加工而成。抗拉拔装置的抗拉拔块的上端与导槽间隙配合、下端与下座板通过抗剪螺栓固定连接或者通过焊接或铰接方式连接;导槽为T型或圆形。上座板上对称设置有双向T型导槽,两个方向T型导槽的截面型式相同,都呈T型,其纵截面呈交替十字型。该实用新型虽然具有一定的竖向抗拔能力,但是在双向水平荷载作用下,导槽中会存在较大的摩擦力,过大的摩擦力会对支座的水平滑动造成很大影响,降低支座原本的耗能能力。申请号为201820400478.7的实用新型“抗拔复摆摩擦摆支座”,包括上座板和下座板,上座板和下座板为长条形,且上座板和下座板为“十”字交叉设置,在上座板下方设置有上中间板,在上座板下方长边两侧设置有相对的“L”型上挂板,该“L”型上挂板与上座板下表面形成上卡槽,在上中间板与上卡槽对应一侧设置有上卡台,上卡台插入上卡槽中,上座板的下表面为圆弧状,“L”型上挂板为圆弧状;在下座板上方设置有下中间板,在下座板上方的长边两侧设置有相对的“L”型下挂板,该“L”型下挂板与下座板上表面形成下卡槽,在下中间板与下卡槽对应一侧设置有下卡台,下卡台插入下卡槽中,下座板的上表面为圆弧状,“L”型下挂板为圆弧状;在上中间板上方设置有上连接凹槽,在上中间板下方设置有球缺状的下连接凹槽,在上连接凹槽和下连接凹槽之间设置有第一通孔,在下中间板的上方设置有球缺型凸起,在球缺型凸起的下方设置有球缺槽,在球缺槽内设置有中心带有第二通孔的下中间转动板,在与该球缺槽对应的下中间板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在球缺凸起和球缺槽之间设置有锥形的第四通孔,上中间板和下中间板之间通过抗拔螺栓连接:在上中间板和下中间板的两侧边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该实用新型改变了摩擦摆隔震支座原有的形式,将支座板改为弧形的滑槽,水平地震作用下,由于上中间板和下中间板有一定高度,将会在上下中间板与上下座板接触处产生一定的弯矩,进而导致滑槽中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影响支座的水平位移,降低耗能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510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