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冷却系统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及磁悬浮列车运行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46466.1 | 申请日: | 2019-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5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 发明(设计)人: | 姚应峰;王峻;张浩;邱绍峰;周小斌;史明红;郑青松;李亚强;邱海波;张明;李威;葛红;冀文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25/30 | 分类号: | E01B25/30;B60L13/04 |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王福新 |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底板 列车 高温超导磁悬浮 直线电机转子 轨道梁 驱动机构 支撑结构 轨道 带冷却 轨道面 垂直 轨道支撑结构 磁悬浮列车 控制系统 驱动结构 悬浮状态 垂直的 永磁铁 对称 | ||
1.一种带冷却系统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包括轨道底板(1),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道底板(1)两侧对称设有列车支撑结构,该列车支撑结构包括垂直于所述轨道底板(1)设置的轨道梁(5)、以及设于该轨道梁(5)顶部且与该轨道梁(5)垂直的轨道面(2),所述轨道梁(5)整体结构为竖直设置的混凝土板,在轨道底板(1)铺设完成之后,浇筑在该轨道底板(1)上,用于作为所述磁悬浮列车的支撑结构,所述轨道面(2)整体结构为长方体板状结构,水平对称设于所述轨道梁(5)顶部,并通过螺栓实现固定连接;
所述轨道面(2)顶部设有永磁铁(3),该永磁铁(3)的结构与形状与所述轨道面(2)的结构与形状相匹配,共同构成磁悬浮列车走行的轨道;
所述轨道支撑结构之间设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包括垂直于所述轨道底板(1)设置的直线电机转子支座(6),以及设于该直线电机转子支座(6)上的直线电机转子(4),该直线电机转子(4)与设于磁悬浮列车底部的直线电机定子、以及所述永磁铁(3)配合,支撑所述列车悬浮一定高度,并驱动所述列车走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冷却系统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转子支座(6)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其底部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中设有冷却管(7),该冷却管(7)为所述直线电机转子(4)冷却散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冷却系统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7)为圆形或方形管道,为两根或多根,各冷却管成排设于所述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冷却系统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底板(1)靠近轨道梁(5)内侧设有一排螺栓通孔,该螺旋通孔与所述轨道梁(5)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带冷却系统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3)整体为与所述轨道面(2)具有相同截面的长方体板状结构,并通过磁吸引力与所述轨道面(2)固定连接。
6.一种磁悬浮列车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冷却系统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实现,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列车运行前对列车与该带冷却系统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进行检测,然后将该列车迁移至带冷却系统的高温超导磁悬浮轨道上,完成发车前准备;
S2:对高温超导体进行降温处理,使其和设置在轨道面(2)上的永磁铁(3)产生相反的磁极,产生排斥力,与列车自身的重力向抵消,从而使列车悬浮于所述轨道面(2)上一定距离;
S3:在列车完成悬浮并且保持稳定之后,通过直线电机转子(4)产生磁场与设置在列车底部的直线电机转子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驱动力,推动列车的运行和制动,同时通过设置在直线电机转子支座(6)内部的冷却管(7)对直线电机转子(4)进行冷却散热;
S4:在列车启动时,对直线电机转子(4)施加一个逐步放大的电流,使该直线电机转子(4)与直线电子转子产生一个逐渐增大的向前驱动力,在列车稳定运行之后,对直线电机转子(4)施加一个较小的电流,使该直线电机转子(4)与感应板产生的向前驱动力能够抵消列车运行受到的阻力,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在列车即将进站时,对直线电机转子(4)施加一个逐步减小的反向电流,使该直线电机转子(4)与感应板产生一个逐渐减小的向后驱动力,从而帮助列车进行减速制动;
S5:在列车减速制动完毕之后,逐步升高设置在列车底板的高温超导体的温度,使其能够缓慢稳定的下降,直至完成停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646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谐振式减振扣件
- 下一篇:一种非接触式取锚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