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面沉降时间序列数据融合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44927.1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15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蓓蓓;宫辉力;司远;李小娟;高明亮;周超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6/29;G06F16/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0004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面沉降 时间 序列 数据 融合 方法 系统 | ||
1.地面沉降时间序列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对多源InSAR监测结果进行匹配,将多个监测结果数据集的形变结果的方向统一到垂直向,再选取所述数据集重合的区域,以某一数据集的像元为基准,将形变值统一到一个数据集下,得到统一后的形变值;
S2、基于所述统一后的形变值,基于形变-时间序列模型,将多个时间序列的形变值各自进行拟合,得到时间序列数据;
S3、在所述时间序列数据中,基于拟合曲线梯度差最小,融合所述时间序列数据,形成一个连续的形变序列;
所述S2中的形变-时间序列模型为:
其中,W(t)是t时刻地表累计形变值,W代表监测时段内的最大沉降值,A和B是Logistic曲线的形态参数;
所述S2进一步包括,通过改进的遗传方法,对形变-时间序列模型的拟合方程进行参数估计,所述改进的遗传方法为:
S201、随机产生种群大小为P的初始种群;
S202、计算各个体适应度,并依据所述适应度进行排序;
S203、复制前N个精英到子代,对前S个个体进行单纯性操作,生成S-N个子代;对所有个体进行交叉、突变操作,生成P-S个子代;基于适应度结果判断条件,若满足判断条件,则输出参数估计结果,否则重复S202、S203,直至满足所述适应度结果判断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将形变结果的方向统一到垂直向通过以下方式:
dU≈dLOS/cosθ
其中,dLOS为各自的视线向形变,dU为垂直向形变,θ是中心入射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进一步包括统一样本点,所述统一样本点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选取所述数据集重合的区域,使用权重差值方式,将当前数据集中每景的形变值分别进行插值,用另一数据集的散射体点分别提取当前数据集各时刻的形变值,完成样本点的统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决定系数作为所述个体适应度的适应度函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度结果判断条件为:满足收敛条件,或者满足迭代次数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时间序列数据中,在多个拟合后的时间序列的重叠区段,选取拟合曲线梯度差最小的时刻,作为时间转换基准点,将相互独立但时间上连续的形变序列融合为一个连续的形变序列。
7.地面沉降时间序列数据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数据处理模块,对多源InSAR监测结果进行匹配,,将多个监测结果数据集的形变结果的方向统一到垂直向,再选取所述数据集重合的区域,以某一数据集的像元为基准,将形变值统一到一个数据集下,得到统一后的形变值;
形变值拟合模块,基于所述统一后的形变值,基于形变-时间序列模型,先将多个时间序列的形变值各自进行拟合,得到时间序列数据;
数据融合模块,用于在时间序列数据中,基于拟合曲线梯度差最小,融合所述时间序列数据,形成一个连续的形变序列;
所述形变值拟合模块进一步包括参数估计单元,用于通过改进的遗传方法,对所述形变-时间序列模型的拟合方程进行参数估计;
所述形变-时间序列模型为:
其中,W(t)是t时刻地表累计形变值,W代表监测时段内的最大沉降值,A和B是Logistic曲线的形态参数;
所述改进的遗传方法为:
S201、随机产生种群大小为P的初始种群;
S202、计算各个体适应度,并依据所述适应度进行排序;
S203、复制前N个精英到子代,对前S个个体进行单纯性操作,生成S-N个子代;对所有个体进行交叉、突变操作,生成P-S个子代;基于适应度结果判断条件,若满足判断条件,则输出参数估计结果,否则重复S202、S203,直至满足所述适应度结果判断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师范大学,未经首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492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