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矩形抗滑桩机械成孔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15879.3 | 申请日: | 2019-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740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杰;潘延连;丁红岗;高买燕;李兵;胡芬;许利东;高春雷;吴俊鹏;周国才;杨小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建投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E21B7/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周亚飞 |
| 地址: | 650501 云南省昆明市信***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矩形 抗滑桩 机械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矩形抗滑桩机械成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矩形桩孔放线定位;
A.1确定矩形桩孔轮廓线;
A.2根据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长度确定旋挖桩机钻头直径;所述的旋挖桩机钻头直径需大于等于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长度;
A.3沿矩形桩孔轮廓线长边方向确定第一次下钻桩芯位置;第一次下钻桩芯位置采用两切点一半径的方法,两切点一半径的方法具体步骤为,以矩形桩孔轮廓线的一个短边的两个端点为两个切点,以旋挖桩机钻头半径大小作圆,圆心落在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中心线上且在矩形桩孔轮廓线的内部,该圆心即为下钻桩芯位置;
A.4根据矩形桩孔轮廓线长边长度确定旋挖桩机下钻次数;其中,
旋挖桩机下钻次数的确定方法为:
A.4.1选择矩形桩孔轮廓线的另一侧短边的两个端点为两个切点,采用两切点一半径的方法,确定第二个下钻桩芯位置;
A.4.2如果两次下钻的钻孔轮廓与矩形桩孔轮廓线能够围成三角区域,并且当三角区域高度不大于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长度的四分之一时,旋挖桩机下钻次数定为两次即可;
A.4.3当三角区域高度大于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长度的四分之一时,第三次旋挖桩机下钻桩芯位置位于短边中心线上,具体位于未开挖区域的短边中心线的中心点位置;
A.4.4如第一次和第三次下钻的钻孔轮廓与矩形桩孔轮廓线能够围成三角区域,则执行步骤A.4.2~A.4.3,直到相邻两次下钻的钻孔轮廓与矩形桩孔轮廓线围成的三角区域高度不大于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长度的四分之一为止;
A.4.5如第二次和第三次下钻的钻孔轮廓与矩形桩孔轮廓线能够围成三角区域,执行步骤A.4.2~A.4.3,直到相邻两次下钻的钻孔轮廓与矩形桩孔轮廓线围成的三角区域高度不大于矩形桩孔轮廓线短边长度的四分之一为止;
A.4.6参照步骤A.4.2,如第一次和第二次下钻的钻孔轮廓与矩形桩孔轮廓线不能围成三角区域,则第三次旋挖桩机下钻桩芯位置位于短边中心线上,具体位于未开挖区域的短边中心线的中心点位置,然后执行步骤A.4.4~A.4.5;
A.5根据旋挖桩机下钻次数放线定位每次下钻桩芯位置;
B.制作矩形钢护筒;
C.旋挖桩机挖孔;
C.1旋挖桩机分次下钻成孔;
C.2如下钻次数超过两次,采用跳挖法施工顺序;
D.将矩形钢护筒下放到矩形桩孔内,清除侧壁多余土方;
E. 矩形钢护筒外侧超挖区域浇筑混凝土;
F.提出矩形钢护筒;
G.下放矩形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抗滑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抗滑桩机械成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钢护筒为全长护筒,矩形钢护筒截面大小与矩形桩孔轮廓线相等,长度与矩形桩孔深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抗滑桩机械成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钢护筒外侧超挖区域浇筑的混凝土采用C15等级、速凝型的素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抗滑桩机械成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清除侧壁多余的土方,包含旋挖桩机未削切到的三角区域和底部塌落土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矩形抗滑桩机械成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中,采用机械手提出矩形钢护筒需在超挖区域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建投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建投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587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