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管道双向流吸排一体新风净化壁挂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604941.9 | 申请日: | 2019-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8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威;李雪斌;何健;李超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7/06 | 分类号: | F24F7/06;F24F7/10;F24F13/28;F24F13/30;B03C3/08;B03C3/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惠智天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81 | 代理人: | 刘莹莹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风 内隐藏式 新风净化 室外风 排风 壁挂机 单管道 双向流 风机 排出 浊风 热交换 室内 叶轮 风机设置 高效换热 管道设置 接口设置 气体流动 热量回收 顺次连接 体内传输 占地空间 大管道 金属片 双流向 吸入 过滤 室外 净化 引入 | ||
一种单管道双向流吸排一体新风净化壁挂机,包括:吸排一体风机、墙内隐藏式管道和室外风接口,所述吸排一体风机、墙内隐藏式管道、室外风接口顺次连接,所述吸排一体风机设置在室内并提供气体流动的动力,所述墙内隐藏式管道设置在墙体内传输气流,所述室外风接口设置在室外用于将室内的浊风排出并将新风吸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新风、排风集成到一个大管道中,由一个双流向叶轮实现中部排风、外侧进新风,同时对新风净化过滤,新风与排风经过相临的高效换热金属片实现热交换。整个装置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占地空间,并且安装简便,仅利用很少的空间便可以实现引入新风,排出浊风并进行热量回收,同时对进入的新风进行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新风净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单管道双向流吸排一体新风净化壁挂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优质的家居健康环境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的诉求,新风产品也逐步成为家居重要配置。
传统的新风装置引入新风和排出浊风普遍采用分离的双风道结构,在双风道的交汇点设置热交换器进行热量回收,整个装置尺寸较大所占空间较多,从而导致安装不便。
热交换器、静电除尘等技术已经成熟应用于新风中,同时新风技术也越来越精细,更加小巧,然而现有技术中,还未有将新风除尘技术应用于隐藏管道的功能,同时在管道中更未有相应的新风及室内回风实现热交换的功能。
叶轮也是通风装置中必不可少的部件,通过电机等驱动设备与叶轮连接,把驱动轴的能量转为叶轮的机械能,驱动叶轮转动可将机械能转化为带动气体流动的能量,目前市场上的通风装置叶轮大多是单向的,当需要多个方向送风时则需要多个叶轮,使用较为不便。
市场上目前缺乏一种高度集成化,显著减少占地空间的新风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度集成化的单管道双向流吸排一体新风净化壁挂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管道双向流吸排一体新风净化壁挂机,包括:
吸排一体风机、墙内隐藏式管道和室外风接口,所述吸排一体风机、墙内隐藏式管道、室外风接口顺次连接,所述吸排一体风机设置在室内并提供气体流动的动力,所述墙内隐藏式管道设置在墙体内传输气流,所述室外风接口设置在室外用于将室内的浊风排出并将新风吸入。
进一步的,所述穿墙管道包括:穿墙外管和设置在所述穿墙外管内的过滤热交换装置,所述穿墙外管设置在墙壁上开设的孔洞内并为过滤热交换装置提供外保护,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一端与所述吸排一体机连接;
所述过滤热交换装置包括一个外环管道、一个内环热交换管,所述内环热交换管置于所述外环管道内,在所述内环热交换管通室内回风,在所述内环热交换管与所述外环管道之间通室外新风;
在所述内环热交换管与所述外环管道之间设置对室外新风进行净化的静电除尘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静电除尘组件包括内壳、绝缘外壳、固定基座;
所述内壳的两端与所述绝缘外壳的两端均固定在固定基座上;
并内壳适配所述内环热交换管外周侧,所述绝缘外壳适配所述外环管道内周侧;
在所述内壳与所述绝缘外壳之间设置有若干相互交错排列的正极集尘片及负极集尘片,所述正极集尘片及所述负极集尘片之间为新风净化通道;
所述正极集尘片及所述负极集尘片的截面形状均为弧状结构;
所述正极集尘片及所述负极集尘片均由若干个矩形板状集尘片拼接而成;
所述静电除尘组件面向新风入口的方向为电晕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未经云森威尔智能环境(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4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