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氮还原钴锰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00630.5 | 申请日: | 2019-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8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朱胜利;肖琳;崔振铎;梁砚琴;杨贤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3/889 | 分类号: | B01J23/889;C25B1/27;C25B11/091 |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张静 |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还原 氧化物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氮还原钴锰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按照纯铝的原子百分比为70‑80%、纯钴的原子百分比10‑20%、纯锰的原子百分比为10‑20%进行配料,在惰性保护气体氛围下,采用电弧熔炼炉将配料熔炼得到Al‑Co‑Mn合金锭,将Al‑Co‑Mn合金锭通过甩带机制成Al‑Co‑Mn合金条带,Al‑Co‑Mn合金条带置于NaOH溶液以除去Al‑Co‑Mn合金条带中的Al后,再将其置于管式炉中按照升温速率为3‑9℃/min升温至280‑650℃后保温1‑5h,自然冷却至室温20‑25℃后,即得到钴锰氧化物催化剂,其中,钴锰氧化物催化剂是由CoO和Mn3O4组成。该催化剂从节约成本角度出发,提高了氮还原产率和法拉第效率以及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催化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氮还原钴锰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NH3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和农业,也是储氢的替代能源。20世纪之前,氮还原主要来自于微生物中的固氮酶。在1950年,Haber和Bosch发明了一种将N2还原为的工艺过程,该工艺需要在高温(~700K)高压(~100atm)以及H2等条件下生产,并且会产生二氧化碳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因此,在常温常压下,电催化将N2还原为NH3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电化学氮还原(Nitrogen reductionreaction,NRR)面临着打破稳定的N≡N以及提高催化活性等挑战。
目前,过渡金属及其复合材料在氮还原电催化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包括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碳化物以及氮化物等。当前面临着氮还原催化剂的合成氨产率低和法拉第效率(Faraday efficiency,FE)低的问题亟待解决,故发展一种成本低而高效的氮还原催化剂,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现有的氮还原催化剂存在合成氨产率低和法拉第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氮还原钴锰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从节约成本角度出发,提高了氮还原产率和法拉第效率以及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高效氮还原钴锰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制备Al-Co-Mn合金条带
按照纯铝的原子百分比为70-80%、纯钴的原子百分比10-20%、纯锰的原子百分比为10-20%、三种成分原子百分比总和为100%进行配料,在惰性保护气体氛围下,采用电弧熔炼炉将配料熔炼,原料的熔炼时间为120-240s,反复熔炼成成分均匀的Al-Co-Mn合金铸锭,然后再将Al-Co-Mn合金锭去除表层氧化皮,将Al-Co-Mn合金锭置于底端开有小孔的石英管中,将甩带机抽至真空后充入惰性保护气体后,通过电感线圈产生的涡流加热使得合金熔化,待合金完全熔化后,按下喷注键,在石英管上方和底部的压力差作用下,合金液自石英管喷嘴喷射在高速旋转的铜辊上得到合金条带,将合金条带剪成长度为2-3cm,宽度为1-2cm的段状并放入烧杯中,通过无水乙醇超声并清洗后,置于20-25℃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即得到Al-Co-Mn合金条带。
在步骤1中,纯铝的原子百分比为80%、纯钴的原子百分比13-14%、纯锰的原子百分比为6-7%。
在步骤1中,选用高纯度的金属原料(纯度高于99.9wt%,即铝单质、钴单质、锰单质的纯度均大于等于99.9wt%)进行配料,对于活泼易氧化的金属原材料需用砂纸打磨表面去除其氧化膜,然后再清洗后进行配料。
在步骤1中,惰性保护气体为氮气、氦气或者氩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06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