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布井及原位注采的大型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600481.2 | 申请日: | 2019-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00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燕;万宇翰;刘书杰;赵建国;唐煊赫;王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7/06;E21B47/00;E21B47/14;G09B25/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原位 大型 物理 模型 实验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模拟布井及原位注采的大型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物模本体单元、轴向压力加载单元、径向压力加载单元、高压注入单元、温度加载单元、监测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物模本体单元包括底座、釜体、前盖板、后盖板、盖板托架和导轨,所述釜体固定在底座中部,所述釜体内部为圆筒形腔体,两组所述导轨沿釜体的轴向且相互平行地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前盖板通过一盖板托架滑动安装在釜体一侧的导轨上,所述后盖板通过另一盖板托架滑动安装在釜体另一侧的导轨上,所述釜体的侧壁上的同一圆周上安装有多个承载光杆,所述承载光杆沿釜体的轴向设置,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的同一圆周上安装有螺母,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分别通过螺母与承载光杆紧固连接;
所述轴向压力加载单元包括充液桶、泵入装置A、加载模块和多通道协调同步加载控制模块,所述充液桶与泵入装置A的入口端连接,泵入装置A的出口端与六面加载模块连接,所述釜体的内壁上沿周向布设有四个加载模块,所述前盖板和所述后盖板上分别安装有一个加载模块,并最终形成六面加载模块,多通道协调同步加载控制模块分别与各加载模块控制连接,充液桶内的流体通过泵入装置A泵入六面加载模块,为岩样提供三轴压力,所述岩样放置入釜体内;
所述径向压力加载单元包括充液室和泵入装置B,充液室内的流体通过泵入装置B泵入釜体内部,为岩样提供径向压力;
所述高压注入单元包括管线、双作用高精度恒流恒压泵和高压监测系统,所述管线嵌入安装在流体注入管安装槽内,所述流体注入管安装槽设置于加载模块内,双作用高精度恒流恒压泵的输出端与管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压监测系统与双作用高精度恒流恒压泵控制连接;
所述温度加载单元包括温度控制系统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加热器和功率调节器,所述加热器安装在加载模块上,所述功率调节器与加热器控制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预埋在岩样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监测单元包括声发射监测系统和激光扫描系统;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电子计算机、配套的智能采控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用于满足实验数据的实施记录以及数据处理储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布井及原位注采的大型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托架采用电动式移动托架,在导轨上安装有限位开关,当盖板托架移动到极限位置时,触发限位开关,盖板托架停止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布井及原位注采的大型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入装置A包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伺服超高压缸、超高压换向阀、超高压油缸和超高压针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杠的一端连接,滚珠丝杠的另一端与伺服超高压缸的驱动端连接,充液桶与伺服超高压缸的进油端连接,伺服超高压缸的出油端与超高压换向阀的控制输入端通过管路连接,伺服超高压缸与超高压换向阀之间的管路上还安装有超高压针阀,超高压换向阀的控制输出端与超高压油缸的控制端连接,超高压油缸的执行端与加载模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拟布井及原位注采的大型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入装置B包括伺服电机、滚珠丝杠、电磁球阀和柱塞缸,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滚珠丝杠的一端连接,滚珠丝杠的另一端与柱塞缸的驱动端连接,充液室与柱塞缸的进油端通过管路连接,充液室与柱塞缸的进油端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电磁球阀,柱塞缸的出油端与釜体内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拟布井及原位注采的大型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监测系统包括定量泵、溢流阀、单向阀和电液伺服阀,所述定量泵的输出端与单向阀的入口端连接,所述单向阀的输出端与釜体内部连接,所述单向阀的入口处还安装有溢流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拟布井及原位注采的大型物理模型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模块包括缸体和至少一个加载动作器,所述加载动作器包括活塞、连接板以及加载板,所述缸体与活塞连接,所述活塞的输出端与连接板的一面通过球铰连接,连接板的另一面通过多根均布在连接板四周的拉簧连接有加载板,加载板与连接板之间镶嵌有轴承保持架,加载板与岩样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0048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