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钢管道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98551.5 | 申请日: | 2019-07-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93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倪立兵;姚孝明;张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纳川管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70/32 | 分类号: | B29C70/32;B29C70/54;B29B15/14;B29L23/0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徐东峰 |
| 地址: | 3621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钢 管道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钢管道生产方法,由壳体、上胶装置、输送导轮、卷料筒组、下压架、重力辊组、驱动装置和电动滑块配合完成的作业,本发明可以解决玻璃纤维丝缠绕前需要对其进行上胶,现有的上胶过程通常在玻璃纤维丝输送时穿过胶液面从而达到上胶的效果,但是,上胶量往往得不到控制,且上胶后的玻璃纤维丝之间往缠绕在一起,玻璃纤维丝排布不整齐从而导致后期缠绕时缠绕层的厚度不同,影响了玻璃钢管道的质量,缠绕过程中,玻璃纤维丝对管道内衬层可能会缠绕较松的情况导致成型的玻璃钢管道表面较为粗糙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钢管道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钢管道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玻璃钢管道是一种轻质、高强、耐腐蚀的非金属管道,玻璃钢管道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使用寿命长、质轻、运输装卸方便等优点,常应用于石油、化工及排水等行业,玻璃钢管道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玻璃纤维丝排布整齐后缠绕至管道内衬层外壁上,但是,玻璃纤维丝缠绕前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1、玻璃纤维丝缠绕前需要对其进行上胶,现有的上胶过程通常在玻璃纤维丝输送时穿过胶液面从而达到上胶的效果,但是,上胶量往往得不到控制,且上胶后的玻璃纤维丝之间往缠绕在一起,玻璃纤维丝排布不整齐从而导致后期缠绕时缠绕层的厚度不同,影响了玻璃钢管道的质量。
2、缠绕过程中,玻璃纤维丝对管道内衬层可能会缠绕较松的情况导致成型的玻璃钢管道表面较为粗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钢管道生产方法,可以解决玻璃纤维丝缠绕前需要对其进行上胶,现有的上胶过程通常在玻璃纤维丝输送时穿过胶液面从而达到上胶的效果,但是,上胶量往往得不到控制,且上胶后的玻璃纤维丝之间往缠绕在一起,玻璃纤维丝排布不整齐从而导致后期缠绕时缠绕层的厚度不同,影响了玻璃钢管道的质量,缠绕过程中,玻璃纤维丝对管道内衬层可能会缠绕较松的情况导致成型的玻璃钢管道表面较为粗糙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钢管道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生产方法如下:
S1、管道内衬层安装:将管道内衬层两端进行安装,并通过外部驱动控制管道内衬层进行低速旋转;
S2、上胶设备安装:将上胶设备安装在管道内衬层正上方,且上胶设备与管道内衬层平行布置;
S3、玻璃纤维丝布线:将卷筒状玻璃纤维丝套设在卷料筒组上,并将玻璃纤维丝裸露的自由端从后往前依次穿过输送导轮与上胶装置;
S4、上胶处理:人工按压下压架,从而对玻璃纤维丝进行限位,通过上胶装置对玻璃纤维丝进行均匀上胶处理,通过人工牵引的方式将上胶后的玻璃纤维丝裸露的自由端粘贴到管道内衬层的外壁上,并采用重力辊组对其进行压紧;
S5、包裹缠绕:管道内衬层进行低速旋转的同时,通过上胶设备的左右往复移动可将上胶后的玻璃纤维丝均匀包裹缠绕在管道内衬层外壁上;
S6、风干定型:包裹缠绕后,在自然环境下进行风干定型处理,风干时间为4-6小时,即得定型后的玻璃钢管道。
上述玻璃钢管道生产过程中还涉及了一种上胶设备,所述的上胶设备包括壳体、上胶装置、输送导轮、卷料筒组、下压架、重力辊组、驱动装置和电动滑块,壳体的后端安装有卷料筒组,壳体的内部后侧设有输送导轮,壳体的内部前侧均匀设有上胶装置,壳体的内部下侧安装有驱动装置,壳体的上端安装有下压架,壳体的下端安装有重力辊组。
所述的壳体的前端上侧均匀开设有半圆槽,壳体的前端下侧开设有缓冲槽,壳体的前端面从上往下为逐渐向前弯曲的弧形结构,且壳体的前端面上均匀设有导槽,且导槽内通过轴承均匀连有滑轮,导槽起到导料的作用,上胶后的玻璃纤维丝经过导槽后落至管道内衬层的外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纳川管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福建纳川管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85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