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靶向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小分子类PET显像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93090.2 | 申请日: | 2019-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90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强;栾苗;轩昂;徐俊玲;史大鹏;高永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C07D401/12 | 分类号: | C07D401/12;A61K51/04;A61K10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450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因子 受体 cxcr4 子类 pet 显像 | ||
本发明为一种靶向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小分子类PET显像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设计合成了带有伯胺功能基团的新型CXCR4小分子拮抗剂AMD3465‑NH2,AMD3465‑NH2进一步与SFB反应,并用64Cu进行放射化学标记,得到高放化纯度的PET显像剂(64Cu)‑AMD3465‑SFB,该显像剂稳定性与水溶性好,体内血液清除快,主要经肾脏和肝脏代谢,在趋化因子受体CXCR4阳性表达的4T1荷瘤Balb/c鼠中摄取明显,肿瘤病灶部位显像对比度高,肿瘤分辨能力强,而且肿瘤是特异性摄取。这些实验结果说明(64Cu)‑AMD3465‑SFB在进行肿瘤PET显像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开发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影像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靶向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小分子类PET显像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细胞表面特定受体的检测显像是反映分子和细胞过程的主要手段。由于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癌症和HIV等多种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十多年中已成为研究得最多的趋化因子受体之一。CXCR4是一种七层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GPCR),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也称为CXCL12)是其天然的内源性配体。CXCR4/SDF-1α生物对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正常发展和造血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在肿瘤转移、HIV进入、炎症反应和细胞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在至少23种不同的造血癌、上皮癌和间充质癌等中都存在CXCR4的过度表达,而且肿瘤中CXCR4的过度表达通常与肿瘤侵袭性强、预后不好和低生存率、转移风险增加、复发率高和化疗耐药性有关。因此,CXCR4是肿瘤靶向性显像和治疗的一个理想靶点。
PET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诊断和监测肿瘤的无创成像技术。目前已经研究开发出多种靶向CXCR4受体的PET显像剂,包括小分子、多肽、抗体、和纳米颗粒等。比较成熟的小分子类CXCR4显像剂主要是AMD3100和AMD3465。与AMD3100相比,AMD3465只保留了一个十四四氮烷环,从而减弱了结构自身的正电性,而且还呈现更强的亲和力(41.7±1.2nM),所以其在作为靶向CXCR4的显像剂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另外,AMD3465的吡啶环部分给其自身结构进行进一步修饰而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使得合成出更多结构类似AMD3465的CXCR4小分子类PET显像剂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小分子类PET显像剂及其制备方法,它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水溶性,在体内肿瘤病灶部位显像对比度高,肿瘤分辨能力强,并且,该PET显像剂在体内主要经肾脏和肝脏代谢,体内血液清除快。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靶向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小分子类PET显像剂,它的名称为64Cu-AMD3465-SFB,它的结构式为:
一种靶向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小分子类PET显像剂,它的合成方法为首先合成带有伯胺功能基团的CXCR4小分子拮抗剂AMD3465-NH2,然后将AMD3465-NH2与SFB反应,并用64Cu进行放射化学标记即得64Cu-AMD3465-SFB;
所述的AMD3465-NH2的合成步骤如下:
(1)化合物1的合成:
将2-(6-氯-3-吡啶基)-乙腈、二碳酸二叔丁酯和六水合氯化镍加到甲醇中并搅拌,然后向混合液中分批加入硼氢化钠,反应液在室温下反应5h;反应液通过硅藻土和硅胶过滤,滤液浓缩并加入乙酸乙酯和水萃取三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然后过滤并浓缩,粗产品经硅胶色谱法纯化,最终得黄色固体产品即为化合物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未经河南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930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