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的检测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82503.7 | 申请日: | 2019-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1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面板 测试位置 探针单元 支撑框架 探针 机台 安全隐患 周向分布 承载 检测 配置 | ||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框架及多个探针单元,其中,所述支撑框架被配置为承载待测的显示面板;各所述探针单元沿所述支撑框架的周向分布,所述探针单元能够在第一测试位置和第二测试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测试位置与所述第二测试位置中的一个能够与所述待测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面上的PAD对应、另一个与所述待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上的PAD对应。通过使探针单元在第一测试位置和第二测试位置之间切换,即可改变探针的方向,可以使探针分别与显示面板的两面上的PAD对接,提升了检测效率,避免了人员进入机台内部从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是由内部的线路、外壳及显示屏组成,在显示面板组装完成后线路封闭在其内部,从外部无法获知显示面板内部线路的有效性,若显示面板内部存在线路短路或开路的情况,就会使得显示面板无法正常使用。如果将存在线路问题的显示面板产品流入市场,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势必会造成不良的市场反应。
目前,为防止线路不良的显示面板流入市场,需要在进入市场之前对显示面板的线路进行检测。现有的显示面板线路检测是在贴合完线路、外壳和显示屏之后再进行线路检测,以检测显示面板的像素显示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这种检测方式也称为点屏测试。点屏测试阶段中可以检测出显示面板是否有坏点(例如:亮点或暗点)。
现有技术在对显示面板进行点屏测试时,主要利用探针与显示面板上的PAD(走线)对接,以导通显示面板。通常,探针是从显示面板的上面或下面与PAD对接,这种显示面板只有一面上设置了PAD,但对于两面均设置了PAD的显示面板或者显示面板背面向上传输进检测机台时,则需翻转探针,即先使探针与显示面板一面的PAD对接,然后操作人员进行机台内部,手动逐一翻转各探针,使探针与显示面板另一面的PAD对接。这种手动操作的方式费时费力,且人员进去机台,存在操作危险。若不翻转探针,则需要翻转显示面板,人工翻转显示面板,费时费力;利用机械结构自动翻转显示面板,则大大增加了设备成本,且需占用较大的空间,可行性较低。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显示面板的检测机构,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的检测机构,能够在显示面板的两面都需要进行导通测试时,可自动地将探针翻转至与显示面板的对应面的对接位置。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的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框架及多个探针单元,其中:
所述支撑框架被配置为承载待测的显示面板;
各所述探针单元沿所述支撑框架的周向分布,所述探针单元能够在第一测试位置和第二测试位置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测试位置与所述第二测试位置中的一个能够与所述待测的显示面板的其中一面上的PAD对应、另一个与所述待测的显示面板的另一面上的PAD对应。
通过使探针单元在第一测试位置和第二测试位置之间切换,即可改变探针的方向,可以使探针分别与显示面板的两面上的PAD对接,提升了检测效率,避免了人员进入机台内部从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作为上述的显示面板的检测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探针单元还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框架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通过使探针单元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便于根据待检测的显示面板的规格调整探针单元的位置,从而能精确地与显示面板对接。
作为上述的显示面板的检测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探针单元包括探针安装板及安装于所述探针安装板的多个测试探针,所述探针安装板连接有驱动其分别在所述第一测试位置与所述第二测试位置之间翻转切换的驱动件。通过旋转探针单元的方式,使探针单元在第一测试位置和第二测试位置之间切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精濑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825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