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客户终端核数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74479.2 | 申请日: | 2019-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82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何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G10L15/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朱薇蕾;张振军 |
| 地址: | 201803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客户 终端 确定 方法 装置 存储 介质 | ||
一种客户终端核数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其中压力测试方法包括:发起多轮会话测试,每轮会话测试包括:向所述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发起多路并行的会话请求,并且不同轮会话测试中的并行会话数不同;记录各路会话请求的响应结果,所述响应结果为响应成功或响应失败;根据各轮会话测试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能承载的最大并行会话数。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对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的自动化测试,降低人工成本,利于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测试结果有助于确定客户终端核数,使得客户终端能够根据需要合理确定服务器数量和硬件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音应答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客户终端核数确定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互动式语音应答(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简称IVR)压力测试方法中,客户端使用人工操作拨打电话与服务器进行语音交互。这样的压力测试方式存在耗时耗力、难以到达测试所需的服务上的压力数据量、难以达到一同并发的效果、难以复现、难以长时间稳定性测试等问题,导致测试结果准确度低,无法为实际运行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时的服务器配置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降低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的压力测试的人工成本,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的压力测试方法,包括:发起多轮会话测试,每轮会话测试包括:向所述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发起多路并行的会话请求,并且不同轮会话测试中的并行会话数不同;记录各路会话请求的响应结果,所述响应结果为响应成功或响应失败;根据各轮会话测试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能承载的最大并行会话数。
可选的,所述记录各路会话请求的响应结果包括:对于每路会话请求,根据所述会话请求的结束语、会话时长和/或所述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的语音识别模块针对所述会话请求执行语音识别操作的执行信息确定所述响应结果。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会话请求的结束语、会话时长和/或所述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的语音识别模块针对所述会话请求执行语音识别操作的执行信息确定所述响应结果包括:当所述并行会话请求的结束语与预设语料匹配时,确定所述响应结果为响应成功,否则,确定所述响应结果为响应失败;或者,当所述执行信息表明所述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未针对所述会话请求执行语音识别操作时,确定所述响应结果为响应失败,否则,确定所述响应结果为响应成功;或者,当所述会话时长小于预设时长时,确定所述响应结果为响应失败,否则,确定所述响应结果为响应成功,其中,所述预设时长至少根据所述会话测试中首句语料的语音播放时长确定;或者,当所述并行会话请求的结束语与所述预设语料不匹配,并且,所述会话时长小于所述预设时长时,确定所述响应结果为响应失败;或者,当所述执行信息表明所述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针对所述会话请求执行语音识别操作,并且,所述会话时长大于所述预设时长时,确定所述响应结果为响应成功;或者,当所述执行信息表明所述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针对所述会话请求执行语音识别操作、所述会话时长大于所述预设时长,并且所述并行会话请求的结束语与所述预设语料匹配时,确定所述响应结果为响应成功。
可选的,每轮会话测试包括多次循环,在每次循环中发起所述多路并行的会话请求,所述记录各路会话请求的响应结果包括:记录每次循环中发起的各路会话请求的响应结果。
可选的,所述多轮会话测试是在预设定时器到期时发起的,其中,所述预设定时器的到期时间是根据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的忙闲程度设置的。
可选的,所述根据各轮会话测试的测试结果,确定所述互动式语音应答系统能承载的最大并行会话数包括:统计各轮会话测试的失败率,其中,所述失败率是指各轮会话测试中响应失败的次数在所有响应结果的占比;从各失败率中选择数值最大且小于预设阈值的失败率,确定选择的失败率所对应的会话测试发起的并行会话请求的数量为所述最大并发会话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4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