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发动机制动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73689.X | 申请日: | 2019-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2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 发明(设计)人: | 赵天安;邓金金;夏增海;时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D9/00 | 分类号: | F02D9/00;F02D41/00;F02B37/18;F02D9/08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陈丽丽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制动功率 涡轮增压器 进气量 电控 发动机制动系统 电子节气 阀片 发动机技术领域 发动机制动效果 第二控制信号 第一控制信号 电子节气门 控制装置 制动效率 发动机 |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电子节气门对应的第一开启角度值;获取电控涡轮增压器的阀片对应的第二开启角度值;根据所述电子节气门对应的第一开启角度值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子节气门的进气量,以及根据所述电控涡轮增压器的阀片对应的第二开启角度值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控涡轮增压器的进气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装置及发动机制动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方法通过控制发动机进气量最大程度的增加制动效率,提升发动机制动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方法、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装置及包括该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装置的发动机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运输业的持续发展,公路上越来越多的运输汽车夜以继日地川流不息,因此汽车的行驶安全尤其是制动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货物运输的重载车,在山区、矿区地区或者地势不平坦的路面行驶时,需要提供更可靠的制动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目前采用电子节气门及电控废气旁通阀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在制动方面并未获得最大制动功率,现有技术都是通过不同机械装置实现发动机制动功能,未考虑制动系统在车辆中的实际应用,未获得最佳制动性能。
因此,如何实现对发动机的制动功率的自动控制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发动机制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方法,其中,发动机制动系统包括电子节气门和电控涡轮增压器,所述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在电控涡轮增压器的阀片位于固定开度且发动机制动功率最大时电子节气门对应的第一开启角度值;
获取在所述电子节气门位于所述第一开启角度值且发动机制动功率最大时电控涡轮增压器的阀片对应的第二开启角度值;
根据所述电子节气门对应的第一开启角度值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子节气门的进气量,以及根据所述电控涡轮增压器的阀片对应的第二开启角度值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控涡轮增压器的进气量。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电控涡轮增压器的阀片位于固定开度且发动机制动功率最大时电子节气门对应的第一开启角度值;
第二获取模块,获取在所述电子节气门位于所述第一开启角度值且发动机制动功率最大时电控涡轮增压器的阀片对应的第二开启角度值;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子节气门对应的第一开启角度值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子节气门的进气量,以及根据所述电控涡轮增压器的阀片对应的第二开启角度值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电控涡轮增压器的进气量。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制动系统,其中,所述发动机制动系统包括:电子节气门、电控涡轮增压器和前文所述的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装置,所述电子节气门和所述电控涡轮增压器均与所述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电子节气门能够通过进气管连接至发动机,所述电控涡轮增压器能够通过排气管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所述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控制装置用于根据电子节气门对应的第一开启角度值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用于根据电控涡轮增压器的阀片对应的第二开启角度值生成第二控制信号;
所述电子节气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调节所述进气管的进气量;
所述电控涡轮增压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发动机的进气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7368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