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以矿石体积为依据的离子型稀土分区注液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59667.8 | 申请日: | 2019-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5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秦磊;王观石;彭陈亮;谢芳芳;张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B3/04 | 分类号: | C22B3/04;C22B59/00 |
| 代理公司: | 赣州凌云专利事务所 36116 | 代理人: | 曾上 |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矿石 体积 依据 离子 稀土 分区 方法 | ||
1.一种以矿石体积为依据的离子型稀土分区注液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矿体资料获取
测试矿体地形地貌,对矿体进行探矿,获得探矿孔坐标及品位分布情况;测试矿体饱和渗透系数K、矿体孔隙比e和矿石阳离子交换容量CEC;
步骤二,矿石体积分单元计算
设定单元面积为:1m×1m~20m×20m,将矿区划分若干单元,分别计算各单元的矿石体积和实际坐标值;
步骤三,单位矿石体积浸矿剂消耗量γ计算
取现场矿石配置成步骤一中所述矿石阳离子交换容量CEC的矿样,进行柱浸试验,取5个10kg的矿样,按照矿体孔隙比e制备矿柱,分别按照单位矿石体积浸矿剂消耗量γ:3kg/m3、4kg/m3、5kg/m3、6kg/m3和7kg/m3配置浸矿剂溶液,然后进行注液,浸矿剂注完之后继续注入顶水,每隔50ml收集一个母液,测试稀土浓度,计算五个矿柱的浸取率,做出浸取率与单位矿石体积浸矿剂消耗量γ的趋势曲线;选定工程预计浸取率,获得该浸取率情况下的单位矿石体积浸矿剂消耗γ量;
步骤四,单元矿石体积分区区间差值计算
根据矿体饱和渗透系数K,按照式(1)计算注液强度Q,式(1)中a为系数,取值为0.2—0.8;根据式(2)计算单元矿石体积分区区间差值ΔV,式(2)中C为浸矿剂浓度,γ为单位矿石体积浸矿剂消耗量,S为单元面积;
Q=a*K (1)
步骤五,单元合并成注液分区
以单元内最大矿石体积Vmax为起始点,以ΔV为单元矿石体积分区区间差值,划分注液分区i~[Vmax-i*ΔV,Vmax-(i-1)*ΔV],i为分区号,取1、2、3、…自然数,将各单元按照矿石体积合并成注液分区;
步骤六,注液
按步骤五划分的注液分区,根据单位矿体体积浸矿剂消耗量γ、浸矿剂浓度C和注液强度Q,依次打开各个区域的注液孔进行注液,浸矿剂溶液注完之后,注入顶水,直至母液中稀土浓度达到没有回收价值时,停止注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矿石体积为依据的离子型稀土分区注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浸矿剂溶液浓度为10g/L—30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矿石体积为依据的离子型稀土分区注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顶水的pH为4.5—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矿石体积为依据的离子型稀土分区注液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工程预计浸取率为85—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矿石体积为依据的离子型稀土分区注液方法,其特征是:母液中没有回收价值的稀土浓度≤0.1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966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