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断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53421.X | 申请日: | 2019-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08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黄彩霞;吴发挥;吴晓红;连雪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伯冠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H01H71/08 |
| 代理公司: |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廉莹 |
| 地址: | 2241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断路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断路器,其结构包括机体、接线端、活动触头、开关,机体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接线端,接线端内部的信号端与开关的信号端电性连接,活动触头活动配合在机体上,机体的背面设有中间座、边固定座、中轴杆,中间座中安装有中固定座,中固定座与边固定座结构等同,本发明通过中轴杆与边固定座、中固定座安装在墙面上之后,三角切盘与接触面之间为梯形结构,因此利用三角切盘外边沿的斜度将墙面上产生的水滴滴落在三角切口内部,避免水滴渗到断路器内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特别的,是一种多功能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且达到关合的效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
断路器的本体包括机架、灭弧室、绝缘拉杆、合分拉(压)簧等断路器主体部分,家居使用的断路器多为靠墙安装,且为了保证断路器的安全使用,常安装在较为隐蔽的位置,在夏季一些潮湿天气下,断路器由于靠墙安装本体容易受潮,墙面上会渗出需要水滴,而水滴便会顺着断路器进入,当导致本体内进而出现短路的现象,由于水具有导电性受潮严重很容易引起人触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断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功能断路器,其结构包括机体、接线端、活动触头、开关,所述机体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接线端,所述接线端内部的信号端与开关的信号端电性连接,所述活动触头活动配合在机体上,所述机体的背面设有中间座、边固定座、中轴杆,所述中间座中安装有中固定座,所述中固定座与边固定座结构等同,所述中轴杆贯穿于中间座且两侧均配合于边固定座,所述边固定座通过横轴杆固定,所述横轴杆焊接在中轴杆上下两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边固定座组成有接触面、三角切盘、承载座,所述三角切盘设有两个以上且由上至下分布,在最顶端的三角切盘中固定有接触面,该接触面与安装墙面直接接触贴合在一起,所述三角切盘的最低端通过承载座支撑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角切盘的两侧均设有三角切口,该切口与内部的集液腔互通,所述承载座为空心结构,其内部与在集液腔之间通过引液件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座包括信号触头、海绵蛋、滑杆、警报器、滑口、装载腔、引线罩,所述信号触头通过电线与警报器电性连接,且信号触头与引线罩内部的保护引线电连接,所述引线罩的两侧外端均与装载腔的左右内壁焊接,在装载腔的内部安装有海绵蛋,所述装载腔的右侧外端固定有滑口,所述滑口滑动配合在滑杆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液件由引液管与漏斗组成,漏斗靠近于装载腔的一端的开口直径为5cm,该开口直通于装载腔内部与海绵蛋配合,所述漏斗的内部设有两个所述引液管,引液管的一端管口配合于集液腔,另一端管口接在漏斗的开口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轴杆上设有若干个的气孔,所述中轴杆的厚度与三角切盘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轴杆上设有若干个的气孔,所述中轴杆的厚度与三角切盘一致,具有一定厚度的中轴杆可减少断路器直接接触于墙面,且气孔可增加断路器与墙面之间的空气流通,降低断路器内部潮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面为碗状结构,与墙面紧密贴合的一面为吸附式配合,当墙面回潮在接触面外生成的水滴会滴落在三角切盘内部的集液腔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中轴杆与边固定座、中固定座安装在墙面上之后,三角切盘与接触面之间为梯形结构,因此利用三角切盘外边沿的斜度将墙面上产生的水滴滴落在三角切口内部,避免水滴渗到断路器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伯冠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伯冠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34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