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肺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53071.7 | 申请日: | 2019-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8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 发明(设计)人: | 白卫滨;蓝平;陈子盛;杨达城;蒋鑫炜;孙建霞;田灵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1/352 | 分类号: | A61K31/352;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 地址: | 5106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异黄酮 化合物 final 制备 肺癌 细胞 葡萄糖 转运 蛋白 表达 抑制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肺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所述异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如式(I)所示。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发现,所述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可特异性抑制肺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还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速率、阻滞肺癌细胞的周期生长、促进肺癌细胞凋亡,从而能够治疗肺癌,为肺癌治疗开辟新的方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肺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近年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且其发病率上升速度高居各种肿瘤之首。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是美国男性和女性诊断中第二大常见的癌症,占所有新发癌症的14%。在中国,肺癌是男性诊断中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女性诊断中次数最多的癌症,分别占所有新发病例的23.03%和16.2%。尽管肺癌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但5年生存率仅14.1%,60%的患者在诊断1年内死亡。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抗肺癌药物。
异黄酮是植物苯丙氨酸代谢过程中,由肉桂酰辅酶A侧链延长后环化,形成以苯色酮环为基础的酚类化合物,其3-苯基衍生物即为异黄酮。异黄酮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对哺乳动物细胞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一方面,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性,实验已经证实:它们能清除生物体内过多的自由基,具有抗氧化作用;另一方面,异黄酮类化合物又具有很多重要的药理作用,对人类的许多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研究异黄酮类化合物对人类的抗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异黄酮类化合物引起了国内外药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具有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异黄酮类物质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其抗癌特性越来越被医学生物界所关注和认可,异黄酮类药物使抗癌研究多了一条新的道路,有利于更加多样化有效性的治疗和预防肺癌复发。目前尚未见有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能用于治疗肺癌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肺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抑制剂药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治疗肺癌的药物或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肺癌细胞增殖抑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阻滞肺癌细胞周期生长的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促进肺癌细胞凋亡的制剂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予以实现的:
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肺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抑制剂药物的应用,所述化合物Final-2的结构如式(I)所示:
本发明通过研究发现,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可特异性抑制肺癌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还可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速率、阻滞肺癌细胞的周期生长、促进肺癌细胞凋亡,从而能够治疗肺癌。
本发明同时还保护式(I)所示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治疗肺癌的药物或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请求保护式(I)所示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肺癌细胞增殖抑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请求保护式(I)所示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阻滞肺癌细胞周期生长的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请求式(I)所示保护异黄酮类化合物Final-2在制备促进肺癌细胞凋亡的制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530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