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肢康复机器人调节绑带、调节使用方法及松紧调节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48126.5 | 申请日: | 2019-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1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张岩岭;邵东升;于振中;李文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H3/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苏园园 |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绑带 锁紧件 下肢康复机器人 松紧调节装置 锯齿结构 锁紧 松紧 快速调节 治疗周期 转动连接 护垫 康复 退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松紧调节装置,包括锁紧件、支座、外壳,所述锁紧件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件本体,所述锁紧件本体两端的端部分别设有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分别朝向支座和外壳,同时,本发明公开采用上述松紧调节装置的松紧调节装置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调节绑带,通过下肢康复机器人调节绑带实现简单、快速调节绑带,辅助病人康复,本发明同时也公开了上述下肢康复机器人调节绑带的调节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右侧绑带的锁紧、左侧绑带的锁紧以及左侧绑带的退出的操作步骤,通过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快速、轻松的调节护垫的松紧程度,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康复机器人设备,尤其涉及的是下肢康复机器人调节绑带、调节使用方法及松紧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中枢神经损伤而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诸多不便和痛楚。该类型下肢运动障碍患者一般难以保持自身站立平衡,故在使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其进行行走康复训练时需要配合使用腰部绑带,以避免患者失去平衡。
此外,现有悬吊式下肢康复机器人也需要腰部绑带对患者进行提升及减重。
现有的下肢康复机器人等下肢康复设备所使用的腰部绑带穿戴及松紧调节方式多为子母扣配合日字扣,其中,使用日字扣进行松紧调节难度较大,步骤较为繁琐,从而使得完成整个穿戴步骤消耗大量时间。
造成现有下肢康复设备所使用的腰部绑带穿戴及松紧调节繁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适配在腰部绑带部件的调节装置的结构不够灵活,难以轻松紧固和松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下肢康复机器人调节绑带、调节使用方法及松紧调节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松紧调节装置,包括锁紧件,支座、外壳,所述锁紧件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件本体,所述锁紧件本体两端的端部分别设有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分别朝向支座和外壳。
工作原理:
松紧调节装置与绑带配合使用,利用松紧调节绑带的松紧程度,具体通过松紧调节装置上的锯齿结构紧固在绑带上,调节绑带的松紧。松紧调节装置紧固绑带两端的自由端,绑带一侧的自由端伸入支座与锁紧件本体之间,绑带另一侧的自由端伸入锁紧件本体与外壳之间,利用锁紧件本体两端的锯齿结构分别紧固到绑带两端的自由端。
采用上述装置部件的优点在于:
利用锁紧件本体两端的锯齿结构的齿固作用,将绑带两端的自由端进行分别紧固,相对于传动的松紧调节装置,不仅紧固性更强,不容易松动,同时,转动锁紧件本体,能够同时将锁紧件本体两端的锯齿结构与绑带两端的自由端同时分离,进而能够轻松、快速的调节。
优选地,所述锁紧件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销轴,所述支座一端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销轴适配的销孔,所述外壳一端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销轴适配的销孔。
本发明同时公开采用上述松紧调节装置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调节绑带,包括护垫以及穿戴松紧调节结构,所述穿戴松紧调节结构为多个,所述穿戴松紧调节结构连接所述护垫上等距分布,所述穿戴松紧调节结构用于调节所述护垫的松紧度。
优选地,所述穿戴松紧调节结构包括左侧绑带、右侧绑带、松紧调节装置,所述左侧绑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右侧绑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端和自由端;
位于所述左侧绑带上的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护垫的一端,位于所述右侧绑带上的所述连接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护垫的另一端;
位于所述左侧绑带上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松紧调节装置的一端配合,位于所述右侧绑带上的所述自由端与所述松紧调节装置的另一端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未经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8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