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46885.8 | 申请日: | 2019-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5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芯光特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3;H01M10/6568;H01M10/635;B60L58/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刘艳玲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电池 管理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均匀连接有四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端与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环绕于导向杆的外侧,四个所述活动板之间共同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散热管,两组所述散热管相对的一侧分别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壳体的底部开通有蛇形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蛇形管。对比现有的技术,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使用便捷,可以对蓄电池起到良好保护作用,有效的避免了蓄电池损坏,更加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其中,电动汽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是采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大都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池架上或电池箱内,拆装时操作较为麻烦,而且安装后缺乏相应的保护系统和设备,车辆移动过程中经常产生震动过大的情况,很容易对电池组造成一定的损坏,从而增加了电池组的维护成本,不方便使用;此外,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大都散热性能较差,散热速度慢,长时间使用,温度升高,容易造成储能电池寿命缩短,实用性不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解决此类问题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及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设备,可以对蓄电池起到良好的缓冲保护作用,同时可以快速散发出蓄电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有效的避免了蓄电池损坏,更加方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均匀连接有四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下端与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且所述第一弹簧环绕于导向杆的外侧,四个所述活动板之间共同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散热管,两组所述散热管相对的一侧分别连接有导热板,且所述导热板的中部开设有与散热管相连通的通风槽,所述导热板远离散热管的一侧固定设有硅胶导热垫,所述导热板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且所述第二弹簧环绕于散热管的外侧,所述壳体的底部开通有蛇形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有蛇形管,所述底板的上端右侧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吸水口与水箱之间连通有吸水管,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蛇形管的前端右侧之间连通有输水管,所述蛇形管的前端左侧与风机之间连通有回流管。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下端四角分别连接有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与活动板配合使用的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端左侧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壳体的正下方,且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风扇。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上端均匀开设有导热孔,所述水箱的内腔依次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溢流槽和第二溢流槽,且所述第一溢流槽的位置高度高于第二溢流槽的位置高度,所述水箱内壁左右两侧的下部之间连接有导风管,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分别开设有与导风管配合使用的通槽,且所述导风管的外侧套接有与通槽相匹配的密封垫圈,所述导风管的下端均匀连通有通风管,所述水箱的上端左侧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贯穿水箱与导风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芯光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芯光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468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