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固体废弃物阴燃处理及烟气净化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522702.9 | 申请日: | 2019-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鑫炎;林少润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44;F23G7/06;F23G5/5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曹小翠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固体 废弃物 处理 烟气 净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阴燃处理及烟气净化的装置,包括反应器、阴燃点火器、气体点火器、空气进气组件以及监控系统。阴燃点火器置于固体阴燃层内且位于进气口的上方;气体点火器置于气体燃烧层内且位于排气口的下方;空气进气组件与进气口相连接;监控系统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气流流量控制装置以及终端控制装置,各温度传感器依次设于固体阴燃层内和气体燃烧层内,气流流量控制装置与空气进气组件电性连接,气流流量控制装置与数据采集装置均与终端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有机固体废弃物在反应器内进行阴燃,产生的烟气又可被二次燃烧而实现净化。整个过程能耗低、处理效率高且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阴燃处理及烟气净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中国制造快速占领国内外市场,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中产生的有机固体废弃物总量也显著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至2010年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生产总量以年均超过2000万吨的速度增长,并在2012年总量达到最大值,约为32.9亿吨。同时,全国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量仅占总量的24.18%,导致大量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堆积,侵占了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如何应对持续增长的固体废弃物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热点和难点。
目前,有机固体废弃物主要有以下两种处理方法:生物化学处理法和热化学处理法。生物化学处理法包括堆肥法和发酵法,而热化学处理方法包括焚烧、热解、气化和水解等。不同热处理方法的区别在于通入反应性气体成分、操作温度和压力的不同。其共同的缺点在于能耗大和成本高,特别是需要包括研磨和干燥在内复杂的预处理措施,制约了热化学处理的效率。同时,反应炉设计和工艺操作的复杂,高温反应始终存在的安全隐患,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规模和选址。因此,亟需解决现有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的能耗大、效率低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阴燃处理及烟气净化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的能耗大、效率低以及存在安全隐患大的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阴燃处理及烟气净化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反应器,所述反应器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固体阴燃层以及气体燃烧层,所述反应器具有进气口以及与所述进气口相对的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固体阴燃层相对应,所述排气口与所述气体燃烧层相对应,有机固体废弃物置于所述固体阴燃层内;
阴燃点火器,所述阴燃点火器置于所述固体阴燃层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的上方;
气体点火器,所述气体点火器置于所述气体燃烧层内且位于所述排气口的下方;
空气进气组件,所述空气进气组件与所述进气口相连接;
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气流流量控制装置以及终端控制装置,各所述温度传感器依次设于所述固体阴燃层内和所述气体燃烧层内且均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气流流量控制装置与所述空气进气组件电性连接,所述气流流量控制装置和所述数据采集装置均与所述终端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具体地,所述空气进气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空气气罐、空气流量计以及空气混合器,所述空气流量计与所述气流流量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空气混合器置于所述固体阴燃层且连通于所述进气口,所述空气混合器位于所述阴燃点火器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反应器的底部铺设有一层砂石填充层,所述砂石填充层位于所述空气混合器的下方。
所述装置还包括燃气进气组件,所述燃气进气组件包括依次连通的燃气气罐、燃气流量计及燃气混合器,所述燃气流量计与所述气流流量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燃气混合器置于所述气体燃烧层且位于所述气体点火器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27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