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应用环境的校准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522018.0 | 申请日: | 2019-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5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蔡宣明;张红艳;张瑜;李艳辉;范志强;高玉波;徐鹏;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F42B35/02 | 分类号: | F42B35/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应用 环境 校准 实验 装置 | ||
一种模拟应用环境的校准实验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软回收功能的校准实验装置。该装置可以模拟炮弹的发射过程,实现模拟炮弹发射过程产生的压力、温度、电离体等发射环境,用以考核测试仪在此环境下的强度和可靠性,并在此环境下校准测试仪,实现对测试仪的软回收功能。一种模拟应用环境的校准实验装置由发射堵头、发射药包、隔板A、实验弹丸、被校准测试仪、高精度测试仪、固定炮管、排气调节环、锁紧螺栓、隔板B、回收筒、缓冲药包、回收堵头、单向阀和起爆器等组成。通过发射药包爆燃产生的推力推动弹丸运动,通过缓冲药包的爆燃产生的推力实现实验测试仪的软回收功能,克服空气炮加载装置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标仪器实验校准领域,具体为一种模拟应用环境的校准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各类弹药的研制过程中需要测试弹丸的发射加速度或弹底压力,如果测试弹丸的全弹道的加速度时,通常测试弹丸加速度采用加速度测试仪,该加速度测试仪安装在试验弹的弹体中,随弹丸一起运动,该加速度测试仪记录弹丸在炮膛内、空中飞行和着靶三个阶段的弹体加速度。如果测试弹丸在全弹道的弹底压力时,需要在弹丸底部安装弹底压力测试仪。这些测试仪受到和弹丸一样的环境力。为了保障测试仪的工作可靠性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在实验室中对测试仪器进行校准,为了尽量模拟炮弹的发射环境,本申请发明了一种模拟应用环境的校准实验装置。
实验室现有的校准装置主要有空气炮实验装置、冲击台实验装置。空气炮实验装置主要模拟弹丸的着靶过程。由于空气炮的发射是通过压缩气体推动弹丸运动,其加载加速度的幅值比实际炮弹发射过程的幅值低很多,而加速度脉宽又比实际炮弹发射过程的脉宽宽很多,因此在模拟炮弹的发射过程方面有很大的缺陷。冲击台主要是校准传感器本身的实验装置,无法模拟弹丸的发射过程。最接近炮弹的发射过程的模拟还是采用火药加载方式。1、可以实现弹丸的加载加速度的幅值和脉宽接近火炮;2、可以模拟火药爆燃的环境,如热冲击、电离体的冲击等等。但是如果在实验室里布置一门炮做校准装置,弹丸的回收和测试仪的回收又是技术难点,并且难以现实。因此考虑到尽可能的接近实际火炮的发射环境,同时又能够回收实验弹丸和测试仪,发明了一种模拟应用环境的校准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软回收功能的校准实验装置。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模拟应用环境的校准实验装置,包括发射堵头、发射药包、隔板A、实验弹丸、固定炮管、隔板B、回收筒、缓冲药包、回收堵头、起爆器;发射堵头上设有电极A和电极B,电极A与发射堵头绝缘并贯穿发射堵头,电极B直接连接在发射堵头上,发射药包内置于发射堵头中,发射药包的两极分别连接在电极A和发射堵头上,发射堵头连接在固定炮管的一端,发射堵头和固定炮管之间设有一个隔板A,发射药包起到推动实验弹丸运动的作用;固定炮管的另一端和回收筒一端连接,回收筒和固定炮管之间设置一个隔板B,回收筒的另一端与回收堵头连接在一起,回收堵头上靠近外螺纹的一端端面上有一个盲孔,在该盲孔中放置缓冲药包,缓冲药包的两级分别与回收堵头和设置在回收堵头上的电极D连接,电极D与回收堵头绝缘,电极D贯穿回收堵头,在回收堵头上设置电极C,电极C与回收堵头直接相连,缓冲药包起到阻碍弹丸运动的作用;实验弹丸安装在固定炮管内,实验弹丸包括弹丸本体、弹丸盖,弹丸本体为一端开口的圆筒结构,弹丸盖安装在弹丸本体的开口端。实验时把被校测试仪和高精度测试仪安装在实验弹丸中,被校测试仪、高精度测试仪同时为加速度测试仪或压力测试仪;如果校准加速度测试仪,则被校加速度测试仪和高精度加速度测试仪安装在弹丸本体内部;如果是校准弹底压力测试仪,则在弹丸本体中安装的为被校压力测试仪和高精度压力测试仪,同时,弹丸本体底部有2个压力传感器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5220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锂电池驱动的智能搬运设备
- 下一篇:导弹引信探测仿真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