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76360.1 | 申请日: | 2019-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4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彭敏;肖珊;徐鸿飞;庞全;陈秀荔;杨春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 |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卢颖 |
| 地址: | 5300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池塘 生态 混养 方法 | ||
1.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池塘进水前,在池塘中央区域设置围网;池塘进水后,先在围网外放养对虾,然后在围网内放养杂食性鱼类、同时在围网外配养少量肉食性鱼类,最后在围网外吊养贝类;池塘中央底部设置排水口,在养殖过程中采用增氧机对池塘进行增氧并使池水沿排水口为中心旋转;主要步骤如下:
(1)池塘准备:在池塘中央底部设有排水口;以排水口为圆心,在池塘内设置圆形的围网,围网上端高出池塘最高水位线20cm,下端埋入池塘底泥下20cm;围网面积占全塘面积五分之一;
(2)投苗放养:水温稳定在22℃以上,池塘经常规消毒并施肥培水后,在围网外放养对虾虾苗;养殖3周后,在围网内放养杂食性鱼类,并在围网外投放少量肉食性鱼类;再养殖3周后,在围网外吊养贝类;各品种投放时,其原养殖水体或苗袋水与池塘水温差小于3℃,盐度差小于5‰;
(3)投喂管理:投放虾苗后一个月内对对虾和杂食性鱼类分别投喂虾饲料和鱼饲料,每日投喂2次;投放虾苗一个月后至整个养殖结束,期间围网内的鱼类不做投喂管理,只给围网外的对虾投料,每日投喂3次,其中1次用益生菌饲料添加剂拌料投喂;
(4)水质管理:养殖过程每隔7-10天向池塘水体按常规方法投放一次微生物制剂;每天开动增氧机对水体增氧,并通过增氧机使对虾残饵、粪便及其它有机碎屑等随水流穿过围网带入到养鱼区域;养殖中后期池塘中央的排水口适时排污,以配合控制池塘水质,池水盐度控制在5‰~25‰之间为宜;
(5)其他管理:日常应注意检查网片,保持无破损、围网安置牢固,避免鱼逃逸出来;收虾前1~2天先收获贝类,用拉网将鱼类捕捞上市或移至其它池塘;
步骤(2)各品种放养密度分别为:按全塘水面计虾苗3万尾~5万尾/亩,杂食性鱼类200尾~300尾/亩,肉食性鱼类10尾~15尾/亩,贝类70kg~100kg/亩;
所述的对虾为南美白对虾;放养规格为全长0.8cm~1.2cm;所述的杂食性鱼类为罗非鱼、鲻鱼,放养规格为50-100g /尾;所述的肉食性鱼类为卵形鲳鲹、革胡子鲶,放养规格为100-200g/尾;所述的贝类为近江牡蛎、贻贝;投苗放养时,选择大贝,以养殖2个月内即可上市的规格为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塘为圆形或方形圆角;所述的围网的网目大小为3.5cm~4.0cm,以对虾能自由出入而鱼不能逃逸出来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氧机为水车式或其他推水式增氧机;使用时,所述的增氧机设于围网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7636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鉴别中国圆田螺性别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河蟹池塘水草循环利用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