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蓝光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61753.5 | 申请日: | 2019-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39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陆星辰;安明星;朱敏芳;杨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凡赛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7/38 | 分类号: | C09J7/38;C09J133/08;C09J11/06;C09J7/25;C08F220/18;C08F220/0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启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7 | 代理人: | 徐伟华 |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保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蓝光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压敏胶包含以下组分:1)丙烯酸树脂浆,其重均分子量范围在50万至200万间,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在‑60℃至‑10℃间,按照质量份数计,该丙烯酸树脂浆包含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80‑95份、含羧基的功能单体5‑15份、热引发剂0.1‑5份、溶剂100‑150份;2)交联剂,交联剂的用量为丙烯酸树脂浆质量的0.2%‑5%;3)蓝光吸收剂,蓝光吸收剂的用量为丙烯酸树脂浆质量的0.004%‑0.4%,蓝光吸收剂选自单偶氮颜料、双偶氮颜料、金属络合颜料、钨酸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防蓝光压敏胶,其物理性能和光学性能稳定,对蓝光的吸收率稳定,粘接强度好,特别是对425nm波长的蓝光,其阻隔率达70%以上,且经过长时间老化后其阻隔率不下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蓝光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除了电脑和电视机之外,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或者使用了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为LED)的照明设备的迅速渗透,长时间接触人工光源的频率日益增加。从这些光源发出的可见光线中,波长在约380-500nm的短波长尤其是波长为425nm的蓝色区域的光(以下称为蓝色可见光)对眼睛有较大的伤害,因此,在防护眼镜健康的问题上受到极大的关注。蓝色可见光在可见光线中,由于具有与紫外线最接近的性质,所以能量最高,不被眼睛的角膜和水晶体吸收,短波长蓝光可以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使视网膜色素的上皮细胞衰亡,从而引起不可逆的视力损伤。蓝光在空气中的散射几率高,容易产生眩光,影响产品的应用体验。
针对上述情况,具有防蓝光特性的胶带保护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专利CN104479581A(具有抗蓝光功能的保护膜),其防蓝光胶粘层采用了丙烯酸系胶黏剂、异氰酸酯固化剂、丁酮、过氧化苯甲酰、硅油及添加无机紫外线吸收剂-纳米CeO2:Er荧光粉来制得,从而形成了局域抗蓝光功能的保护膜,且实现对360-500nm蓝光波段过滤率达90%以上,但其防蓝光的涂层厚度局限在0.5-3um,且含纳米粒子的涂布工艺对涂布厚度的均匀性挑战很大,需要很高的涂布工艺技术。
而专利号CN104497903A(具有吸收蓝光功能的复合型光学胶带)在CN104479581A的基础上解决了荧光粉的涂布厚度不均匀的问题,但防蓝光涂层的厚度依然只能局限在0.5-3um的范围内。
而目前市面上的其他技术通常是通过在白色发光源上设置光过滤膜降光,这种方法成本高工艺复杂,不易操作。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蓝光压敏胶,在经过长时间老化后,其物理性能和光学性能稳定,对蓝光的吸收率稳定,粘接强度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蓝光压敏胶,所述压敏胶包含以下组分:
1)丙烯酸树脂浆,所述丙烯酸树脂浆的重均分子量范围在50万至200万间,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在-60℃至-10℃间,按照质量份数计,所述丙烯酸树脂浆包含以下原料:丙烯酸酯单体80-95份、含羧基的功能单体5-15份、热引发剂0.1-5份、溶剂100-150份;
2)交联剂,所述交联剂的用量为所述丙烯酸树脂浆质量的0.2%-5%;
3)蓝光吸收剂,所述蓝光吸收剂的用量为所述丙烯酸树脂浆质量的0.004%-0.4%,所述蓝光吸收剂选自单偶氮颜料、双偶氮颜料、金属络合颜料、钨酸盐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单体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含羧基的功能单体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凡赛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凡赛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17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用束缚型阻尼材料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敏胶粘带的制造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