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处理功能的调蓄池在审
| 申请号: | 201910460173.4 | 申请日: | 2019-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8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陆胜;李军军;邓渊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正一水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B3/02;C02F3/10;C02F3/12;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三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0 | 代理人: | 李霞 |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庐***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蓄池 雨水处理装置 处理功能 雨水 生物接触氧化池 初期雨水 节约土地 就地处理 两层结构 人工湿地 设计结构 循环利用 装置设置 存水室 最大化 下层 水体 上层 排放 污染 土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处理功能的调蓄池,包括两层结构,下层设置调蓄池装置,上层设置雨水处理装置,调蓄池装置设置在地面下方,调蓄池装置包括存水室、调蓄池、收集渠,雨水处理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方,雨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本发明通过在调蓄池的上方设置雨水处理装置,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处理,既能规避雨水洪峰,防止城市内涝,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带处理功能的调蓄池实现了就地收集、就地处理、就地排放,双层的设计结构,可以更好的节约土地资源,最大化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处理功能的调蓄池。
背景技术
雨水调蓄池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占地面积大,一般可建造于城市广场、绿地、停车场等公共区域的下方,主要作用是把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存其内 ,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既能规避雨水洪峰,防止城市内涝,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初期雨水调蓄池所收集的初期雨水由于现阶段环环境恶劣、地表径流污染严重,调蓄池收集的初期雨水必须经过处理以后再排放,防止污染收纳水体。
现阶段对调蓄池内的初期雨水的处理主要以汇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以后排入收纳水体为主,所以在修建调蓄池是还要配套整合大量雨污水管网,大大增加工程量,增加调蓄池排空以及处理周期较长,并且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负荷,且雨水处理周期长,导致雨水处理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处理功能的调蓄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处理功能的调蓄池,包括两层结构,下层设置调蓄池装置,上层设置雨水处理装置,所述调蓄池装置设置在地面下方,所述调蓄池装置包括存水室、调蓄池、收集渠,所述存水室的顶部设有真空隔膜阀,所述存水室的一侧底部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存水室设置所述第一缺口的池壁外侧设置所述调蓄池,所述调蓄池的底部设置为倾斜结构,所述调蓄池靠近所述第一缺口的一侧为倾斜结构较高的一端,所述收集渠设置在所述调蓄池的倾斜机构较低的一端的外侧,所述收集渠与所述调蓄池之间的池壁的上端设置第二缺口,所述收集渠内部设置有潜污泵;
所述雨水处理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方,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池、人工湿地,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设置在所述调蓄池装置设置所述收集渠的一端,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潜污泵,所述人工湿地设置在所述调蓄池装置设置所述存水室的一端,所述人工湿地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池。
进一步,所述存水室的顶部外接雨水收集管网。
进一步,所述倾斜机构的坡度优选为0.01。
进一步,所述调蓄池靠近所述第一缺口的底部设置水封坡。
进一步,所述水封坡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缺口。
进一步,所述雨水处理装置四周设有透气口。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处理功能的调蓄池,雨水经雨水收集管网收集,然后送至存水室,在真空隔膜阀的作用下,对调蓄池底部淤积物的冲洗,防止初期雨水在调蓄池内沉淀产生淤积物影响调蓄池的运行,收集渠用于收集被冲洗后的淤积物,雨水在收集渠内在潜污泵作用下,送至上层的生物接触氧化池,雨水经充氧后以一定流速流经填料,与生物膜接触,生物膜与悬浮的活性污泥共同作用,达到净化雨水的作用,之后将净化后的雨水送至人工湿地,被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过的雨水再经过人工湿地进行二次处理后进行排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处理功能的调蓄池,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调蓄池的上方设置雨水处理装置,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处理,既能规避雨水洪峰,防止城市内涝,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正一水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正一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601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控智能型截流井
- 下一篇:一种下开堰门冲洗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