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层抗腐蚀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外壳封装用铝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449176.8 | 申请日: | 2019-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7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单化众;吕松;梁俊杰;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斯威克光伏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124 | 分类号: | H01M50/124;B05D7/24;B05D7/14;B05D5/00;B05D3/02;B05D3/00;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权航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80 | 代理人: | 印苏华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层 腐蚀 锂离子电池 外壳 封装 用铝塑 复合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层抗腐蚀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外壳封装用铝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能够使用在不同电芯厂家生产环境下,即使其外表受到了电解液或其他腐蚀性液体的污染,仍能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提高了电芯厂家的良品率和成品电池的安全可靠性,改善了铝塑复合膜的耐老化性能,使其应用在电池上能够更加持久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层抗腐蚀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外壳封装用铝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式或中小型储能装置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对多种外形状态的动力锂电池的应用发展要求,软包锂离子电池的技术路线应运而生。软包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外封装使用可塑性强,有一定柔性的封装材料封装集流体、隔膜和电解质而成。现阶段用于软包锂离子电池封装用的铝塑复合膜,一般都能满足锂离子电池的封装使用要求。
软包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解质主要是使用以六氟磷酸锂为主要溶质,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乙酯为溶剂的液态电解质,且六氟磷酸锂可分解出氢氟酸,因此,电解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和溶解性。
由于国内电池产业发展的极快,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不同电芯厂家的生产状况不同,特别是国内的锂离子电池厂家生产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在生产电芯期间可能会造成电解液泄漏到封装材料的外表面,腐蚀材料表面,造成电池安全隐患。因此急需一款能够在不同生产环境下都有良好适应性,并且具有内外层耐腐蚀、高水氧隔绝性、高延展性的新型软包锂离子电池外壳封装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层抗腐蚀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外壳封装用铝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外层抗腐蚀的软包锂离子电池外壳封装用铝塑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清理:选取厚度为20μm-60μm的单光铝箔,使用碱性除油剂进行除油清理,烘干,获得洁净铝箔,所述洁净铝箔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
(2)使用涂布产线对所述洁净铝箔的第一表面进行处理剂涂布,经过加热烘干反应后,获得具有高致密度自修复膜的洁净铝箔,所述高致密度自修复膜的厚度为100nm-1μm,此时,所述具有高致密度自修复膜的洁净铝箔的外露面为第二表面和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应的高致密度自修复膜面,收卷;
(3)将聚氨酯粘合剂或丙烯酸酯粘合剂放入搅拌缸中,向所述搅拌缸中加入改性松香树脂和改性VAE乳液,充分搅拌后获得第一粘合剂;
(4)选取厚度为10μm~45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膜,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膜具有第三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相对应的第四表面,使用涂布产线对所述第三表面进行涂布,烘干,获得表面具有增粘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膜,此时,所述具有增粘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膜的外露面为第四表面和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应的增粘涂层面;
(5)将所述具有高致密度自修复膜的洁净铝箔放到干复淋膜一体产线上的第一放卷机构上进行放卷;
(6)将5μm~80μm的改性聚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或聚乙烯薄膜放置于第二放卷机构上放卷,所述改性聚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或聚乙烯薄膜具有第五表面和与所述第五表面相对应的第六表面;
(7)将改性聚丙烯粒料添加到螺杆挤出机的料斗中,然后通过T型模头进行挤出,挤出厚度控制在5μm-80μm之间,并置于所述第一放卷机构放出的所述具有高致密度自修复膜的洁净铝箔和所述第二放卷机构放出的改性聚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或聚乙烯薄膜之中,然后经过流延复合机构所述高致密度自修复膜面和第五表面压合在一起,形成第一复合膜材,所述第一复合膜材通过拉伸机构进行结晶取向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斯威克光伏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斯威克光伏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4491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次电池和电池组
- 下一篇:电池动力引出集成结构、电池包及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