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约束条件下水电站坝前河床冲淤变形的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92663.5 | 申请日: | 2019-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6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1 |
| 发明(设计)人: | 许慧;李国斌;尚倩倩;吴腾;陆杨;高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E02B1/00;G06F111/10 |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华蒙 |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站坝 变形的 多约束条件 河床 冲淤 边界条件 取水口 水电站 修正 下游边界条件 调度方式 复杂条件 河流模拟 流量过程 平均流速 数学模型 水工结构 水位控制 条件计算 约束条件 发电站 计算量 计算式 求解 迭代 流场 水沙 水位 上游 进口 出口 | ||
1.多约束条件下水电站坝前河床冲淤变形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包含水工建筑物的研究区域,对研究区域进行网格剖分,采用实测地形高程数据进行插值,得到网格节点上的高程;
步骤二,分类列出步骤一确定的研究区域中所有的边界条件,进行水文资料分析,选取典型的计算条件;
步骤三,建立包含研究区域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并进行验证,率定得到研究区域的糙率;
步骤四,不考虑发电站取水口的影响,采用步骤二中的边界条件,模型进口断面给定流量边界条件,出口断面采用开边界条件,流速梯度为0,并根据水电站的调度方式给出出口断面的水位控制条件;
步骤五,采用步骤三建立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按照步骤四中的边界条件,计算得到上游边界的水位;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计算得到的水位作为模型的上游进口边界条件,水电站取水口的流量作为下游边界条件;确定取水口中心点至水面的距离H1、中心点至河床的距离H2以及取水口的过水高度H3,通过取水口的流量和相关水深,可以计算得到取水口的初始流速;
步骤七,采用步骤六中的边界条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记录计算得到的研究区域网格节点上的平均流速U和平均含沙量S;
步骤八,对取水口前10H3距离内的平均流速进行修正,修正值U0=λ1U,λ1为流速修正系数;
步骤九,对取水口前10H3距离内的含沙量进行修正,修正值S0=λ2S,λ2为含沙量修正系数;
步骤十,根据河床变形方程,任意一时段坝前网格节点上的冲淤变形数值为:其中,α为恢复饱和系数,当河床淤积时取0.25,当河床冲刷时取1.0;ρ′为淤积泥沙容重;S*为水流挟沙力;ω为沉速;S0为平均含沙量;将水流挟沙力和平均含沙量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即可得到取水口附近的河床变形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约束条件下水电站坝前河床冲淤变形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六中,取水口处的初始流速为其中Q为取水口的流量,单位m3/s,V为取水口处的平均流速,π为圆周率,取3.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约束条件下水电站坝前河床冲淤变形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八中,取水口附近的平均流速修正系数与坝前水深和过水深度相关,取则流速修正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约束条件下水电站坝前河床冲淤变形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九中,取水口附近的平均流速大于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的流速,对应的含沙量也应大于数学模型计算的含沙量,且与坝前水深相关,取则修正后的含沙量S0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约束条件下水电站坝前河床冲淤变形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十中,采用张瑞瑾公式计算水流挟沙力,H=H1+H2为坝前水深;将修正的流速代入张瑞瑾公式,对应的水流挟沙力为其中S*为水流挟沙力,ω为沉速,g为重力加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9266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