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洪灾害动态监测预警分析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10360633.6 | 申请日: | 2019-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1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宝;杨海军;李善飞;杨淏尘;刘慧文;刘洵;王丹;董春芳;任仙;杨子儒;张珮纶;周英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凤 |
| 地址: | 1000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洪 灾害 动态 监测 预警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洪灾害动态监测预警分析系统,以山洪灾害防治为主线、以监测信息为数据基础,利用信息化新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统计分析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山洪灾害动态预警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以站点监测信息为基础数据,包括实时雨情子系统、实时水情子系统、洪水动态预警分析系统、分布式管理子系统四个子系统。本发明提高了山洪灾害预警精度、效率,提升了水利水电行业的科技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山洪灾害预警领域,尤其是一种山洪灾害动态监测预警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小流域缺乏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资料和实测水文资料,山丘区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理论尚不完善,特别是小流域下垫面条件及特征参数,小流域基础属性参数,产汇流机制等尚需继续开展研究。另一方面局部地区强降雨导致洪水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可变性,需要将物理过程概化清晰,且自由度适中用于无资料地区或者资料较少山区洪水分析的模型。而且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模型的参数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小流域预警指标的确定及预警信息的发布等存在很大技术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洪灾害动态监测预警分析系统,以实现山洪灾害动态预警为目标,实现雨情展示信息化、水情展示信息化、山洪灾害预警动态化、智能化、模型计算管理可控化,从而解决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洪灾害动态监测预警分析系统,该系统以站点监测信息为基础数据,包括实时雨情子系统、实时水情子系统、洪水动态预警分析子系统、分布式管理子系统;
所述实时雨情子系统,用于实时雨情数据的采集、展示和雨情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与展示;
所述实时水情子系统,用于实时水情数据的采集、展示和水情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与展示;
所述洪水动态预警分析子系统,用于对洪水的预警,根据雨情信息和水情信息,依据DEM、地貌和土壤质地将研究区流域分为若干水文响应区域,根据每个水文响应区域占主导的产汇流过程,搭建以相似产流过程为单位的子流域集成模型,再以汇流过程算法为纽带链接子流域集成模型最终形成整个流域尺度的水文过程集成模型,基于流域的洪水和径流观测验证模型,利用集成模型评价不同降水情景对研究区洪水过程的影响;所述洪水动态预警子系统通过将预警区域模块化,根据不同区域的产汇流特征结合实时雨水情观测数据,实现洪水动态预警功能;
所述分布式管理子系统,用于对不同服务器端及服务器端的运行的多种程序的管理,实现对服务器的启停控制。
进一步,所述实时雨情子系统,包括实时雨情查询展示模块、雨情等值线查询展示模块、雨情等值面查询展示模块,所述实时雨情子系统综合应用GIS技术、物联网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实现对雨情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展示。
进一步,所述实时水情子系统,包括河道水情查询展示模块和水库水情查询展示模块,所述实时水情子系统综合应用GIS技术、物联网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实现对不同水文站水情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展示。
进一步,所述洪水动态预警分析子系统,基于不同地貌的识别、提取和表达算法,将不同地貌单元与产流机制相关联,建立模块化降水-产流模型同时基于标准化单位线方法对小流域坡面产汇流特征进行表征;预警方式分为两种,流量预警和水位预警;所述洪水动态预警分析子系统综合应用机器学习技术、图像识别技术、GIS技术,实现洪水动态预警分析功能。
进一步,所述分布式管理子系统,包括服务器控制和服务器计算程序控制,所述分布式管理子系统综合应用网络接口技术,可视化技术,实现对服务器和计算程序的启停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使山洪灾害预警精度得到提升,实现山洪的动态监测预警,提出山区的产汇流原理机制(自动化)和计算方法,将物理过程概化清晰,为无资料地区或者资料较少山区洪水预警分析提供参考。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606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